主页历史故事野史故事
文章内容页

老知青忆:插队时看老乡一家用玉米面做月饼馅心里酸

故事屋 | 发表于2017-10-23 | 作者:王二麻子 | 来源:互联网 | 被阅读
导读:我一看是用玉米面做馅,用少少的糖精水拌在米面中,然后上锅蒸,蒸熟后玉米面就有甜味了。放凉再拌上点红塘加甜加色,月饼馅就做好了。我看着那月饼馅,和北京的月饼没法比

我一看是用玉米面做馅,用少少的糖精水拌在米面中,然后上锅蒸,蒸熟后玉米面就有甜味了。放凉再拌上点红塘加甜加色,月饼馅就做好了。我看着那月饼馅,和北京的月饼没法比,也不会好吃到哪,可是看到翠莲一家人忙碌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喜悦的笑容,我的心里却有点酸酸的……。

本文来源:快乐老人网,作者:佚名,原题为:《知青忆插队岁月:难忘那年中秋节》

我在山西岚县最西边的一个小山村插队,村里不足四十户人家,我们村离县城六七十里路,在县城的最西边,县城的周边方圆五里左右是平地(虽说是平地,也是高低不平)。从县城一路向西五里开始进山路,顺山势之间的县级公路向西,越走越高,弯弯曲曲,高高低低,七拐八拐走上近六七个小时才能到我们插队的村边上。村子离公路有半里的河滩,坐北向南的一个坡坡墚子的凹凹里(背风),靠墚的最上层是十几眼窑洞,二层坡上也有十几眼窑洞,打窑土推出来的平地上,有几间瓦房,因为做饭取暖都是烧柴,瓦房里外都熏的黑呼呼的。最低洼处是队里的牛羊圈,建在河床边边上,村里插队的男生多,女生少,男女生都不说话,我和村里的奴子们打成一片,学习当地的语言,学会了方言和他们交流就方便的多了。和好几个奴子拜拜斯(义结金兰),我在村里就有好几个朋友了。

六九年的中秋是我离家后的第一个中秋,村里人早十几天就开始准备打月饼的面了,我们村很贫穷,人少地不少,土地虽然很多,但贫瘠的土地打不出多少粮食,有很都的坡墚子地都是间歇着种,今年这块地种莜麦,明年慌着,后年再种荞麦。由于地表层土太薄了,缺肥少料的产量很低,再加上冷天的时候比热天多,尤其是缺少雨水,都是靠天吃饭的,坡梁子地雨水少了庄稼干死了,雨大了又都冲跑了,(如果是淅淅沥沥的毛毛雨下个三两天,再隔十天半月下一次,兴许能有个好收成。),我们村的麦子地里的麦子,到收时也就一尺高,亩产也就百十斤,村里的社员每人一年最多不过二十斤麦子,这二十斤麦子只用全年的节日,节气,红白事由,真的很艰难。

猜您喜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