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扬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一家图书公司做编辑。让她郁闷的是,她的老板对员工非常严格,简直到了苛刻的地步。
老板要求编辑不但要约稿、改稿、校对,并且还要写好这本书的宣传策划。
于扬编辑第一本书的时候,当她以为自己已经修改得非常好了,于是交给部门主任审阅。部门主任看后,觉得也没有什么问题,然后送到老板那,谁知,几天后,老板铁青着脸走过来,把厚厚的一摞书稿往于扬办公桌上一扔:“里面有两处语句不通顺的地方,修改好后给我!”于扬鼓足勇气问:“陈总,是哪两句不通顺的地方呢?我现在就改!”老板生气地瞪了她一眼:“哪两句不通顺?这应该问你自己,这是你作为编辑的职责,你自己挑吧,自己挑出的毛病记忆才会深刻!以后不要把不通顺的句子给我看!”说完,怒气冲冲地走了。
于扬废寝忘食地把这部二十多万字的书稿反反复复地看了一个星期,终于找到了两句不通顺的句子,修改好后,把书稿交给了老板。
没有想到,于扬遭受到老板更严厉的训斥:“我告诉你有两句不通顺的地方,你就仅仅查找句子?这么一本书,我发现了二十多个错别字,你怎么看不出来?”于扬感觉很委屈:“二十万字的书才二十多个错别字,相当于一万字不到两个。那些大报都允许有错别字,规定错别字可以在万分之几内,咱们这咋要求这么严格?”老板生气地说:“虽然大报规定了可以有万分之几的错别字,但是,真正出版了的报纸,你能看到几个错别字?你不要再狡辩说什么人家有专业的校对员!校对员是人,编辑也是人,为什么编辑就不能具备校对员的专业素质?”于扬不吭声了,但是,内心对老板很是怨恨。
为了减少被老板训斥,于扬不但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常见错别字”来熟记,并且利用周末去图书馆查阅专业杂志,一期期地认真翻看,把上面例举出的比较生僻的“错别字”都记在笔记本上,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翻看。
于扬的校对水平进步很快,二十万字左右的书稿,经过她校对后,错别字总数不会超过十个,这种校对水平简直比专业校对员都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