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道家作品。
高诱在序中指出此书的思想内容:“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著,其文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亦归入“杂家”,属于子部。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序》)。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
西汉时期写就的《淮南子》严谨地考察国情,使“原道之心,合三王之风”,即探究历史发展的思维,合乎夏禹、商汤、周文(武)的传统。编著者刘安等研究了诸子百家,发现孔子研究西周初年的统治,继承周公的思想,以此来教导学生,他的学说最好地继承了古代传统的学派。他说,墨子、杨朱、申不害、商鞅这些人的学说,就像伞盖上的支撑,车轮上的辐条,多一根不算多,少一根无所谓,可是没有儒家学说不行。
《淮南子》的作者们认为要想成功地治理天下,应该以道为钓竿,以德为钓丝,以礼乐为鱼钩,以仁义为鱼饵,投之于江,浮之于海,芸芸众生,纷纷万物,哪一个不追逐于左右,服从于君主?治国必须遵循天道,但“国无义,虽大必亡”。《淮南子》认为,在治国方面,道家和儒家是一个整体,道指天道,德是天道的各种表现,礼乐仁义则是天道在人性中的反映,以道德为主,礼乐仁义为辅,是治国之道的整体,缺一不可。
下一篇:中秋节与中国道教有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