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心灵鸡汤生活故事
文章内容页

李昊旻:来了,就得留下点实在的东西

故事屋 | 发表于2017-03-24 | 作者:王二麻子 | 来源:网络整编 | 被阅读
导读: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做出大大小小无数个选择,有些甚至可能会影响你的一生。在李昊旻的大学同学中,绝大多数现在都在法院或者律师事务所从事法律工作,而他却在安徽阜阳一个落后的国家级贫困村做着听起来乡土味十足的

2014年,党中央号召国企、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选派优秀员工深入农村支援扶贫工作,新华集团也择优选拔了一批中坚力量。早前,李昊旻被拟定派往上海的金融分公司,环境和待遇都很好。但一听说有扶贫名额时,他立刻主动要求下乡,“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很少有机会深入农村,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历练机会。”就这样,李昊旻被分配到了阜阳市颖东区枣庄镇牛庙村,成了那儿的村总支副书记。

“得留下点实实在在的东西”

2014年10月31日,是李昊旻来村里报到的日子。尽管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当村长带着他来到村委会隔壁的宿舍时,眼前的一切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想——破了半面玻璃的窗户,一张中间被睡凹下去的弹簧床,一床轻飘飘的空调被,一张合不上抽屉的写字台,更让他哭笑不得的是,靠床的那面墙居然还有个脸盆大的窟窿。憨厚的村长拉着李昊旻关切地问:“小李啊,这生活方面还缺啥不,缺啥你就说,别不好意思。”李昊旻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缺啥呢?啥都缺!可自己是来搞扶贫工作的,怎么能上来就提意见呢?于是,他“违心”地说:“这儿挺好的,您不用操心。”

扶贫最怕做表面文章。在走访过程中,李昊旻听到最多的是村民问他何时发贫困补助,在很多村民心里,来扶贫的干部就是来发钱的,等钱发得差不多,他们也该“镀金”完毕,打道回府了。对此,李昊旻非常不赞同,“发钱发物能解决什么问题?花完、吃完还得照样穷下去!我既然来了,就得留下点实实在在的东西。”

想要改善经济状况,就必须打破村里“一麦一豆”的固有种植模式。一次,走访到村里杨师傅家中,李昊旻被他的一方莲藕地深深吸引了,杨师傅说,他家的地在村西头,那里地势低洼,容易积水,小麦、大豆这种旱地作物种不活,没办法才弄了点藕回来种,今年也是头一遭,成不成还不知道呢。李昊旻听了觉得这是个很不错的主意,回去便上网查找关于莲藕的习性以及种植方法,一番学习下来,他觉得在牛庙村种莲藕完全没问题。

从那以后,李昊旻经常到杨师傅家学习种藕技术,没过两个月,就在村里流转了20亩泥洼地。“当我去跟村民谈流转的时候,大家看我的眼神仿佛在看‘神经病’,心想这一下雨就淹的烂地头居然也有人要。”李昊旻笑着说。事实证明,这些一直被搁置不用的“烂地头”其实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经过悉心呵护,半年之后杨师傅一亩多的地里竟收获了4000多斤的藕!年前拉到市集,一斤藕卖到了4块钱!之前笼罩在杨师傅心头的顾虑一扫而光。李昊旻也感到特别振奋,很快就在自己流转的地里下了藕种,并聘请杨师傅做技术顾问。与此同时,他又买了1200元钱的鱼苗投放到藕田里,实行生态养殖,让这20亩泥洼地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

猜您喜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