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历史故事野史故事
文章内容页

知青:主动注销城镇户口去农村当时非常符合时代潮流

故事屋 | 发表于2017-03-24 | 作者:严六 | 来源:网络整编 | 被阅读
导读:在今天的人看来,主动注销城镇户口到农村去,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却是一件非常符合时代潮流的举动。《党史文苑》2016年5期 封面图

在今天的人看来,主动注销城镇户口到农村去,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却是一件非常符合时代潮流的举动。

知青:主动注销城镇户口去农村当时非常符合时代潮流

《党史文苑》2016年5期 封面图

本文摘自:《党史文苑》2016年5期,作者:汪建策,原题为:《我的三年知青生活》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是一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非常广泛的政治口号。

我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1972年,我初中毕业于九江市第二中学后,便待业在家,成了一名“待业青年”。待业期间,我在长江之滨的水岸码头当过搬运工,整天做着抬石头,扛木材,装卸砂石、煤炭等临时性的杂工,每个月能挣几十块钱的收入,补贴家用。

1975年隆冬的一个傍晚,正当我们全家人准备吃晚饭时,忽然接到居委会的口头通知,让我晚上8点钟到“东方红公社”(现为浔阳区甘棠街道办事处)开会。会上公社主任和“乡办”(上山下乡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了有关“知青”的先进事迹,动员广大适龄青年积极报名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第二天上午,没有多加考虑,我就在父母的陪伴下到九江市第一派出所(现为浔阳公安分局甘棠派出所)注销了城市户口,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下放知青了。这个看似轻率的举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人生未来的走向。在今天的人看来,主动注销城镇户口到农村去,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却是一件非常符合时代潮流的举动。由于注销户口的时间已经临近年关,又逢农闲时节,所以我没有立即去知青点报到,打算过完春节后再去。

我属于“厂社挂钩”式的知青,这种模式就是工厂与公社挂钩,联合创办知青点,把分散在各家的知青集中起来,以便统一管理。

1976年4月8日这一天,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比较大的转折点。这一天,我从城市来到农村,成了一名实实在在的知青。早晨7点多钟,厂里派出了一辆“日野”牌大卡车,在分管知青工作的厂领导带领下,来到了我家的住地,父母亲将我的生活用品搬上车,父亲陪着我一起前往下放的知青点。一小时后,我们来到了知青点——九江县周岭公社关山林杨。陌生的环境、满眼的翠绿,是我到这里后的第一印象。这里没有城市中的喧嚣,满眼除了山丘就是田地,还有不远处的几栋破旧的村舍,空旷的田野中,不时地传来几阵鸡鸣狗吠之声,似有填充寂寞之意。

猜您喜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