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历史故事野史故事
文章内容页

潮汕1943:大饥荒卖人论斤两,七八元一斤

故事屋 | 发表于2017-10-10 | 作者:严六 | 来源:网络整编 | 被阅读
导读:潮汕大饥荒时期,灾民群聚汕头存心善堂门口等待施粥。资料图片晚上天仍很热。秦梓高村里一位长辈阿婆睡在了家门口。第二天,村民再没有看到她。流窜到平原上的饿狼吞噬了她

潮汕大饥荒时期,灾民群聚汕头存心善堂门口等待施粥。资料图片

晚上天仍很热。秦梓高村里一位长辈阿婆睡在了家门口。第二天,村民再没有看到她。

流窜到平原上的饿狼吞噬了她本已骨瘦如柴的身躯。

那是1943年的夏天。大饥荒在广东潮汕地区蔓延开了。

12岁的秦梓高当时读小学四年级,住在普宁县流沙镇白沙陇村,亲历了刻骨铭心的灾难。

这场席卷广东大部分地区的饥荒,是民国最大的饥荒之一。1943年,广东全省饿死和逃荒的达300万人,约占全省人口的十分之一。大饥荒以潮汕地区最为严重。

入侵封锁

“侨批一断,我们就没得吃了”

1943年,村里的铜锣声是秦梓高最害怕的声音。铜锣声一响,就意味着叫人让路回避,在饥荒中饿死的人被拉出去埋。“家属跟在后送葬。后来连家属都没人跟了,因他是家里最后一人,绝户了。死尸开始还有一副薄板棺材,后来没有棺材就用草席卷走。再后来,死人裹在破草席里,尸体都没包全。”秦梓高回忆。

这场大灾肇始于日军入侵。

1939年,日军占领了汕头后,潮汕的经济被严重扭曲。《汕头市金平区大事记》记载,1940年,汕头的日本洋行林立,整个汕头商业金融被日军垄断,最大的企业福大公司和百兴公司,都是日军长官和其国内资本家投资的。那时,输入的货物要经过日本洋行,转到华商手中,再转到零售店去,这样下来日用品贵了三四倍。

秦梓高回忆,日寇侵略汕头时,汕头的工厂和手工作坊都搬移、停业,“潮汕地区日常工业用品,主要由汕头直供或转运,这些东西一下子就没有了,人们顿时感到生活用品奇缺,特别是上海的布匹与工业品货源全断,甚至连小小的上海产铅笔也买不到。”

以前由汕头的两家火柴厂供应火柴,日本人一来火柴厂搬走了,很难买到火柴。有人去富人家“借火”,就是去借火种来家生火煮饭。

猜您喜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