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历史故事野史故事
文章内容页

另一所“西南联大”:为陈寅恪钱穆提供一尺讲台

故事屋 | 发表于2017-08-28 | 作者:张三 | 来源:网络 | 被阅读
导读:岱峻坚信,这是另一所西南联大,规模同等,风流不输——它为抗战时的陈寅恪、萧公权、钱穆、梁漱溟、朱光潜、顾颉刚、张东荪、吕叔湘、吴宓提供过一床一被,一尺讲台。华西

岱峻坚信,这是另一所西南联大,规模同等,风流不输——它为抗战时的陈寅恪、萧公权、钱穆、梁漱溟、朱光潜、顾颉刚、张东荪、吕叔湘、吴宓提供过一床一被,一尺讲台。

华西坝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潘媛,原题为:《战时另一所西南联大:为陈寅恪、钱穆提供一尺讲台》

十五年前,学者岱峻发现李庄,发现了一段“衣冠南渡”的学术史。李庄诱他深入,逐渐钻入了另一个迷人的时空——战时华西坝。

许多细节一再叠加:李方桂1944年离开李庄举家迁往燕京大学;胡厚宣1940年迁往李庄的前夜突然转投齐鲁国学研究所;马长寿1941年离开李庄的中博院应聘金陵大学人类学教授……而这些学校,全都挤在成都一个叫华西坝的地方。

岱峻坚信,这是另一所西南联大,规模同等,风流不输——它为抗战时的陈寅恪、萧公权、钱穆、梁漱溟、朱光潜、顾颉刚、张东荪、吕叔湘、吴宓提供过一床一被,一尺讲台。

后来岱峻将这段风流与辉煌,骊歌与绝唱,写成《风过华西坝》。

时局

穿越沦陷区“五大学”汇聚华西坝

成都商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者):王晓渔说他在读钱穆的《师友杂忆》时曾留意他在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的经历,但读到《风过华西坝》才知当年坝上的学术盛况……

岱峻:西南联大有统一的精神符号,就是“西南联大”四个字,但是五大学就连李约瑟、费正清都各执一词(李称“基督教五大学”,费则叫“成都的联合大学”),记忆符号不同,为遗忘创造了可能。

另外,1952年院系大调整,五大学分别被裁并到北大、清华、川大、南大、南京师大和山东大学等,故史之不存。

记者:你为什么要追逐那段历史?

岱峻:当年在华西坝任教的顾颉刚先生有一段话:“我们站在教育的立场上,站在服务社会的立场上,这些史迹是值得称赞的。这些史迹现在固然因为没有人宣传而觉得黯淡,但在将来一定会有万丈光辉的。”我深以为然。

猜您喜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