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父亲只待了12天。”项英的女儿、84岁的项苏云说,“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同我和弟弟在一起。”
在北京的家中,两鬓斑白的项苏云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回忆起那次相见的情形。“1938年9月,在延安一间坐满人的大礼堂里,陈云把我领到一个和八路军穿不一样军装的人面前,笑着说,‘小江巴佬,这就是你爸爸’!”
项苏云记得,穿不一样军装的人一把将她抱到腿上,不停地问:“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上学了吗?”不一会儿,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这个人又把自己放下,到台上讲话去了。
这就是项苏云对父亲项英的第一印象。后来她才知道,项英穿的是新四军军装,他正在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那个热气腾腾的大礼堂里举行的正是欢迎新四军代表的大会。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南方8省的红军和游击队集中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当年12月,项英被任命为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书记、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
7岁的项苏云对时局的变化一无所知,她记住的只是拥有父亲的12个日夜。“那12天里,父亲白天开会,晚上把我和弟弟接到身边,亲自给我洗脸、洗脚、穿衣服。”她感慨地说,“他把对我一生的父爱都在那12天里给了我。”
对项英来说,这也是难得的温情时刻。1931年项苏云出生前,项英已经从上海到达苏区。1934年,他领导下的红军掩护党中央率红军主力长征,后奉命分散在南方8省坚持3年游击战争。7年来,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孩子。
在延安期间,国际友人马海德给项英和儿女拍了一张珍贵的合影。此后不久,他便因华中抗战局势紧张而提前离开了延安。当时的项苏云并不知道父亲在忙什么,直到50多年后,她才从研究项英30余年的学者王辅一那里得知,父亲在编组新四军、与叶挺指挥部队在长江南北地区开展抗日斗争的艰苦历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中央及时向国民党提出了统一整编南方各游击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建议。王辅一在撰写的《项英传》中提到:“国民党当局因抗战形势紧急,很快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妄图借日本侵略军之手来消灭南方红军和游击队……经过激烈的争论和讨价还价,中共代表同国民党当局终于达成改编南方红军和游击队为一个军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