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明作为第一批队员来到北京。张卫平对孙明明寄予厚望,从入队第一天起就对他格外关照。第一堂训练课结束,孙明明脱下鞋子。张卫平看到他的脚,马上心疼得不得了。原来,由于脚太大,商店里最大的鞋也比他的脚小很多,而家里没钱专门给他定做,所以孙明明从10岁起就没穿过合脚鞋子。天长日久,他的脚趾严重畸型。队里发给他的鞋也小很多。张卫平问清他穿57码鞋,亲自出面,在一家鞋厂联系到56码鞋。虽然仍小一码,但孙明明感觉舒服了许多。孙明明还有头痛的老毛病,发作时痛苦万分。队医不在时,张卫平就亲自为他按摩。
训练中,张卫平发现,教练给几位中锋讲解,常常只有孙明明能一次吃透教练意图。于是张卫平便让他扮演助理教练的角色,向其他中锋转授要领。每天训练结束,张卫平还要把他留下“开小灶”。
有时队内比赛,孙明明偶尔出现失误,张卫平也会忍不住大骂。骂完他又担心孙明明闹情绪,影响训练。一次,他私下问孙明明:“你恨不恨我?”孙明明真诚地回答:“我父亲死得早,入队第一天我就把您当父亲了。父亲骂儿子,是为儿子好。您放心骂吧。”刹那间张卫平说不出的欣慰,暗道:“这孩子真懂事,以后我就真把你当儿子了。”
孙明明一天天进步着。
第二年夏,奥运希望队赴美训练。在美近一个月,孙明明与当地大学生队及NBA退役球星过招,他的天赋和出色表现就是从这时起引起广泛注意,国内媒体开始称他“姚二世”。
“巨人症”作祟,孙明明游走在悬崖边上
2004年,奥运希望队解散。孙明明想征战乙级联赛,但体能测试没过关。孙明明回到大庆后,情绪一落千丈,甚至产生了从此远离篮球的念头。
从孙明明离京那天起,张卫平心里就空落落的。仿佛心有灵犀,他及时打来电话。孙明明含泪诉说心中的苦闷,张卫平安慰他:“这次落选,说明你的水平有待提高。不过我从没怀疑过你的天赋,只要你努力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如果你放弃,那就一切都失去了。”
孙明明苦恼地说:“我想提高,可我现在只能和预备队一起训练。”张卫平深知这意味着什么,沉吟片刻,他幽默地说:“从今天起,‘NBA希望队’成立,教练是我,队员只有你一个。”两人商定,今后每天互通电子邮件,一周一次电话。张卫平布置训练内容,孙明明汇报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