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夜,宁夏西海固山区气温骤降,大雪纷飞。天空放晴后,我搭上班车,行进在乡间盘山公路上。远处山坡残雪斑驳,退耕还林的地方草木复苏,隐约可见淡绿色,轻如烟雾。
西海固的西吉县是人口大县,近50万人,其中回民逾半。2010年的财政收入只有34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约3450元,主要靠务农和外出打工。在那片土地上,洋芋,即土豆,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多数农民半个月甚至一个多月才能吃上一次肉或者鸡蛋。
2010年9月起,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始推行“营养早餐工程”,即保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包括寄宿和走读)和县城的寄宿生,“每人一天一个鸡蛋”,共有约37。5万名学生受惠。
从那以后,黄土高坡的山沟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就来自乡村学校。
检查鸡蛋皮
在贫困山区,不要小看一个鸡蛋。
距离西吉县城几十公里的西滩乡和沙沟乡都非常偏僻,盘山公路似乎没有尽头。交通不便,农民也更穷。一些学生告诉我,他们爱吃鸡蛋,不过“一般是家里来人了,妈妈才会炒鸡蛋,吃上肉”;甚至有人说,“以前没吃过鸡蛋。”
在西滩乡小学,一年级老师回忆,发鸡蛋的第一天,班上的杨阳很兴奋,淘气地把整个鸡蛋黄一口吞下去,噎住了。老师吓得半死,赶紧拍他的后背,让他吐出来。
西滩乡中心小学米校长说,有的学生舍不得吃,偷偷藏在口袋里,要拿回去给奶奶。爸妈外出打工了,家里就祖孙俩。有一次,班主任发现了,就要孩子当着她的面吃下去,并教导说,“把鸡蛋吃了,学习好了,长大了再孝敬奶奶。”
因为有孩子舍不得吃,所以有的小学要回收鸡蛋皮。吃完鸡蛋,鸡蛋皮要放在课桌上,学习委员挨个回收,保证“每个熟鸡蛋都吃进学生的肚子里”。
从宁夏教育厅的官员到乡村校长,人人都为鸡蛋神经紧张,小心翼翼。官员反复下乡调研查账,生怕几千万元的鸡蛋钱打了水漂;县市政府招标选购鸡蛋,生怕学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乡村校长每周亲自领取鸡蛋,生怕鸡蛋有裂缝,学校要倒贴钱;值班教师晨起煮蛋,生怕鸡蛋不能按时送进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