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心灵鸡汤生活故事
文章内容页

凛冽雪域谱风流

故事屋 | 发表于2017-09-05 | 作者:李四 | 来源:互联网 | 被阅读
导读:雪域高原,寒风凛冽,60年西藏的建设史,充满血与泪、苦与乐,更写满了战天斗地的豪情、铁骨丹心的忠诚,苦难无双的风流。雄浑的雪山之巅、绚丽的人文景观、盘旋的天路、旖旎的海子、虔诚的信徒、飘动的经幡&he

人们说,这条路是有魂的,这个“魂”就是“老西藏精神”——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

老西藏精神和“18军”这个传奇的番号割舍不开。60年前,以18军为主力的四路大军分别从川、滇、青、新4个方向进军西藏。官兵们接受任务后,放弃了“川南安家”的准备,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第二次长征”的征途。

昌都战役,川藏公路,场场都是恶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中国军魂,便是川藏线上筑路的18军战士首先喊出的。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老西藏”们一次次放弃轮换,树立“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思想,建设高原。第一代援藏人的激情燃烧,让当代青年眼睛发直——哪里来的那股劲头?

在国家“大棋盘”上,他们是无怨无悔的“棋子”。与父母远隔千山万水,三年五载不与儿女谋面,少则十几年,多则一辈子,把生命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党和国家的援藏事业。

18军中年龄最大、资历最老,身体又差的政委谭冠三将军,留在西藏十多年,开荒种菜的时候,他和普通战士一样,早晨起来去布达拉宫背几趟粪,一趟7公里,累了,就一个人弹琵琶。

1985年,谭冠三去世前,他再三叮嘱夫人:把骨灰埋在西藏八一农场的苹果园里。这位开国名将,用最后的一把骨灰作肥料,实现了他进藏之初立下的铮铮誓言。

(二)

“你年纪大了,不适合献血。”

“我家里孩子多,负担重,急需要钱,请帮个忙吧!”献血者恳求护士。

这个场景发生在1993年的西藏军区总医院血库。这一年,49岁的孔繁森先后献血900毫升,收取医院付给的营养费900元,用于补贴认养的三位藏族孤儿。

1993年,先后两次进藏,已在高原工作6年的孔繁森进藏期满,原本可以返乡,然而,他接受了一项更艰巨的任务,奔赴条件更恶劣的阿里地区。

18年后,重温往事,我们依旧感动不已。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事业重如冈底斯山。”葬礼上,悬挂着的这一幅挽联,道出了他与藏族同胞水乳交融的感情。

猜您喜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