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著名作家,一个陌路少女,一场生死大营救
故事屋 |
发表于2017-09-08 |
作者:赵五 |
来源:网络整编 |
被阅读次
导读:成都21岁白血病女孩宋静,经过9次炼狱般的化疗,生命依然挣扎在死亡线上。而单亲家庭的凄苦生活和积蓄耗尽面临的窘境,让她渐渐失去活下去的希望。唯一支撑她的,是作家余华的《活着》。“为活着而活
2012年9月20日,宋静接受了第8次化疗。从早到晚,要输一种黑色的液体。输液后,依然是反复的呕吐、胸闷,把所有的希望都吐了出来,而黝黑的绝望留在体内。病痛的折磨,让宋静无数次轻生的念头。这时,她的闺蜜给她送来几本书,鼓励她从中吸取力量,其中就有余华的《活着》。当时,宋静已在“等死”。然而,读了三个多小时《活着》后,一股强大力量的吸引了她。文中的主人公福贵,无论遭遇什么磨难,都咬牙坚持,让生命发出璀璨的光芒,这深深打动了宋静。两天的时间内,她一口气把《活着》读了三遍。最后,她流着泪对宋绍欧说:“妈妈,余华叔叔的书提示我,我也要好好活着。”宋绍欧欣喜若狂。然而,女儿提出的要求让她犯难:“妈妈,我能不能见见余华叔叔?”一个农村妇女哪里去找余华哦。但为了女儿,宋绍欧豁出去了。于是,就出现本文开头感人的一幕。
为活着而活着“余华效应”情动京城
余华出现了,宋静的生命有了色彩。此后电话中,她告诉余华,生病后,自己所有的梦想都破灭了,但《活着》重新点燃了她生的希望。这天,余华问了手术的大概费用后说:“你们赶紧来北京治疗,我已联系好了北大人民医院,费用大家会帮你们的,咱们月底见。”原来,考虑到北京医疗条件更好,经过连续几天奔波,余华联系好北大医院血液科黄晓军教授,安排宋静的手术事宜。接到这个电话,宋静跳了起来:“这让我怎么感谢余华叔叔……”宋绍欧有些担心:“余华叔叔这么忙,我们可不能让他太牵挂啊。”然而,余华还是留下了自己的国外手机号码,以备紧要时联系。
2012年12月16日,余华本要到美国讲学,但宋静的病情还是他最大的牵挂,于是退掉了机票。余华在电话中说:“宋静,你们明天来北京吧。”在成都,宋静与余华见面的心情更为急切,她与妈妈带好自制香肠,打点包裹准备启程。当晚,余华发来短信:“明天北京很冷,要多穿点儿衣服。”
17日晚,刚到北京,宋静终于见到黄晓军教授,并进行了相关体检。可因无法适应寒冷干燥的气候,她鼻子出血、喉咙干涩、腹泻。余华忙碌之余,再次调整了时间安排,把见面定到20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