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心灵鸡汤生活故事
文章内容页

小心被理财产品“忽悠”

故事屋 | 发表于2017-05-28 | 作者:严六 | 来源:互联网 | 被阅读
导读:在2010年到期的近3500只银行理财产品和CPI的增速相比,有多达七成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未能跑赢CPI,有的连银行定期存款利息都没能超越。对于投资人来说,这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预期高收益竟成&l

2、名字的秘密

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银行在宣传理财产品的时候,通常根据理财产品的特点,取一个比较大众化的名字。有业内人士指出,银行这样做,一方面让投资者容易接受,与自己熟知的产品相挂钩;另一方面,产品一旦出现争执,实际合同文本还可以为其免责。

例如所谓结构性存款,是指银行向个人发售的、在普通外汇存款的基础上嵌入某种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指各类期权),并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的外汇存款。显然,这和我们知道的“存款”有着较大的区别,至少它不具备本金无忧的特点。

还有一种“双利存款”,这是一种和外币挂钩的特殊定期存款,可获得定期利息和期权费收益。也就是说,双利存款本质上是定期存款加外汇期权。显然,这一产品与存款相比,收益率有可能会高于存款利息,但同时失去了存款的保本特性,必须承担更高的风险。

3、“风险提示”不明显

我们通常看宣传单时,只会看到那些大大的“收益率”,而很少看见风险两字。而风险虽然会出现在产品说明书中,但出现的位置,要么靠后,要么淹没在说明书的文字当中。但作为投资人,一定要记住,无论哪种理财产品,只要有收益,就一定有风险,一定要了解理财产品风险的大小,看自己能否承受。

猜您喜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