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历史故事中国历史故事
文章内容页

李贽是怎么死的?李贽的思想主张

故事屋 | 发表于2017-11-25 | 作者:赵五 | 来源:互联网 | 被阅读
导读:思想家李贽(li zhi),原名林载贽,嘉靖三十一年也就是1552年中举后,改姓李。他是明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李贽家里世代都是巨商,从事海上贸易,到了他祖父那代家境才开


思想家李贽(li zhi),原名林载贽,嘉靖三十一年也就是1552年中举后,改姓李。他是明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李贽家里世代都是巨商,从事海上贸易,到了他祖父那代家境才开始渐渐衰落。?到李贽的父亲李白斋这一代,家道早已中落,加上李白斋为人乐善好施且不善理财,家庭也时常出现困窘的时候。

李贽是怎么死的?李贽的思想主张李贽六岁时,母亲徐氏去世。母亲的去世,让李贽过早的成熟。作为家里的长子,李贽身上要担负很多东西。过早独立,自身要强,让他自然而然就养成了孤僻倔强的性格,这是他叛逆性格的性格基础。

李贽从徐氏去世后就跟随自己的父亲读书,他从小就对书本的知识有自己的看法,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敢于去质疑书中的观点。他十分讨厌朱熹给《四书》作的注,十二岁他自己作了一篇《老农老圃论》,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他把《论语》中樊迟问稼和子路遇荷蓧杖人两件事综合起来,提出了自己反对孔子鄙夷农事的思想。

学有所得后,自然要将自己的一身报复,用来治理国家,这是当时很多书生的想法,李贽自然也希望用自己的才能报效国家。如此科举后,李贽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嘉靖三十五年时李贽出任河南共城教谕,三十九年又任国子监博士,四十三年复任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五年任礼部司务。隆庆四年任南京刑部员外郎,万历五年任云南姚安知府,万历八年辞官归隐。李贽为官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在任仕期间,看到了官场的黑暗和政府的无能,经受过倭寇侵掠、灾荒贫困的痛苦,看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艰难,在新兴的市民运动推动下,希望能找到与宋明理学不同的“道”,最终辞官而去。这在当时的社会中可以说是与传统儒学不同的,他自己也说自己的思想是“异端”。

李贽弃官后,四处讲学论道,但当时他的思想是遭到批判的。所以他后来又自己独身居住在麻城龙潭湖芝佛院,读书著述近二十年,完成《初潭集》、《焚书》等著作。收入《童心说》、《赞刘谐》、《何心隐论》及与道学家耿定向反复论辩而撰写《答耿中丞》、《答耿司寇》等书答、杂述、读史短文和诗共6卷。

1588年,李贽为明志,剃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身入空门,却不受戒、不参加僧众的唪经祈祷。李贽的这种做法,在当时可谓掀起了惊涛骇浪,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邪说”,群起围攻,要把他驱逐出境。李贽对此仍然坚持自己的思想,旗帜鲜明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杀不可去,头可断而身不可辱”,毫不畏缩。

公元1602年,李贽重病缠身,好友马经纶将他接到了自己北京通州的家里来照看,而李贽的这一到来,在京城引起了巨大的混乱。他们坚持维护自己儒家思想,恨不能将李贽这个异端除之而后快,于是上书弹劾李贽。如此,李贽被最终下狱。在狱中审问时,李贽也拒不认罪,坚持自己心中的圣道。

在农历的三月十五日这一天,被万历皇帝遣回原籍的李贽突然要求他人给他剃头,在人离开的空隙,他用剃刀割破了自己的喉咙。死时写道:“七十老翁何所求!”给自己的一生做了了断。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坚持自己的思想,以死明志,同时死时又有世人不理解自己思想的慨叹。

李贽的思想主张

李贽还对宋朝以来理学家吹捧孔子“天不生促尼,万古如长夜”,的宣传进行驳斥。他说:“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李贽针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的进步思想。

李贽对程朱理学的批判,是对封建那些假道学,自称为卫道者的人的公开斗争。他公开为商人辩护,说”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李贽的这些超前的思想主张,客观上反映了当时新兴市民阶层自由发展的愿望和要求。

猜您喜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