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应该立储了。按照明朝的规矩,那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也就是说在有嫡子的情况下,就立嫡子为太子。没有嫡子的时候,就立皇长子为太子。于是一到立储了,臣子就请立王氏的儿子为太子。
规矩是规矩,但架不住皇帝不高兴呀!明神宗本来就不喜欢王氏和王氏生的孩子,现在宠爱的郑贵妃也给自己生了儿子,怎么也要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呀!皇帝驳回了臣子的请求,但是臣子也不同意皇帝的请求。他们拿着祖宗规矩说事,太后也不同意立郑氏的儿子为太子,于是太后和臣子便结成一股势力,与皇权对抗。
这场皇帝与臣子的对抗,一直持续了十多年,期间有四位首辅下台,其他诸多大臣被问罪贬责的无数。而在这一期间,皇帝更加不待见王氏,而郑氏也对挡了自己孩子道路的王氏母子恨的牙痒痒。郑氏在争斗的期间,一直仗着皇帝的宠爱,处处欺凌王氏。
可以这样说,郑氏实际上是帝王权利与大臣权利之间的角逐的牺牲者。虽然最后臣子胜利,她的儿子成为了太子,但是她自己也被皇帝迁怒,成为发泄者。一生都被帝王厌恶憎恨,宠妃欺凌,奴才不敬,结局凄惨。
《明史》:“年长矣!”说的是王氏在遇见明神宗的时候,年纪较大,因而不得宠爱。但是随着王氏墓志的出土,这种说法不攻自破。
王氏安葬的时候,她的儿子还没有继位,因此以皇贵妃的身份下葬。通过墓志记载的时间,可以推断出与神宗相遇的时候,她十六岁,神宗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