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历史故事中国历史故事
文章内容页

宋襄公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关于宋襄公的故事有哪些

故事屋 | 发表于2017-05-08 | 作者:李四 | 来源:网络整编 | 被阅读
导读:宋襄公在历史上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的一切争议都来自于他的“仁义”,由他的“仁义”而引起人们对他是真君子还是小人的探讨,宋襄公赞美他的人,认为他是个极有

宋襄公在历史上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的一切争议都来自于他的“仁义”,由他的“仁义”而引起人们对他是真君子还是小人的探讨,宋襄公赞美他的人,认为他是个极有贵族精神的君子,而厌恶他的人,又觉得宋襄公只不过是个宣扬假道学的伪君子而已,孰是孰非我们不做评价,重要的是,宋襄公这个人给我们留下的思考。

宋襄公,名兹父。他的出生年月不详,他是春秋时宋国君。宋襄公其实并非家里的长子,他还有一个哥哥,这个哥哥是庶出的,而宋襄公的母亲是宋桓公的正室,因此这个太子之位当然是宋襄公的,不出意外他还会坐上宋国国君的宝座。这样的事情放在谁的身上都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偏偏宋襄公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在即位的时候,要将自己的宝座让给他的哥哥。父亲宋桓公将这个想法将这个讲给了宋襄公的哥哥目夷听,目夷听说之后坚持不肯接受弟弟的让位,能够把王位都让出来,说明他比目夷还要“仁义”,于是,坚持不肯接受这个王位。这便是宋襄公的让国之美。

宋国的国力本来就不算太差,好好发展还是能够追赶上其他的大国的,宋襄公就是这样只需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励精图治,宋国一定会有所有图谋和发展。但宋襄公偏偏对权力有更大的野心。公元前651年,齐桓公葵丘会盟,在这次大会上,齐桓公将自己的儿子公子昭托付给宋襄公,希望宋襄公能够帮忙照应下。宋襄公欣然答应,随后不久齐桓公在齐国去世,齐桓公一走,齐国就发生内乱,公子昭逃到了宋国,宋襄公接收了公子昭,并对他照顾有加。

宋襄公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关于宋襄公的故事有哪些宋襄公也想学齐桓公“尊王攘夷”,号令各国诸侯的样子,于是,他发文给各国诸侯让他们护送公子昭回国,但是相应的诸侯国却没有几个,宋襄公就联合那些相应的国家,帮助齐国平定齐乱,最后扶植起了齐孝公,颇有当年齐桓公“尊王攘夷” 的势头,帮助齐国平定内乱无疑就是在无形中扩大了宋国的名声,提升了宋国的国际威望。

齐桓公去世后,盟主的位置一直是空缺着的,宋襄公想效仿齐桓公会合诸侯,推定下下一任的盟主是谁。身边的人建议宋襄公不要去会合诸侯,一个小国最稳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不争霸,不急于求成,而是慢慢积蓄自己的力量,游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因为宋襄公的想当然的做法,为宋国招致了祸害。果不其然,宋襄公本就是一个小国的国君,私自会合诸侯难免会引起大国的反感,而自己又定下会盟的地点,更让大国厌恶,这其中有齐国和楚国,特别是楚国,对宋国这样的做法深感不满。

快到会盟的那一天,宋襄公的哥哥目夷劝谏宋襄公要带兵队去,因为楚国是个很不守信易的国家,并且小国要争当霸主会招来灾祸的。宋襄公一意孤行,在会合之日与楚国国君发生争执,结果楚国带的军队就把宋襄公给抓住了,因为这次会合,楚国和宋国结怨。回国后,宋襄公要攻打郑国,原因是郑国支持楚国称霸的想法,目夷再次劝阻,但宋襄公不听,最后宋楚两国交战。“泓水大战”,宋襄公恪守“仁义”的信条,遵守“军礼”,奉行“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原则,被楚军打得一败涂地,受到了天下人的耻笑。

当初,宋襄公和楚王相约乘车之会,坚决不听目夷和大臣们阻拦,结果是他信守信用按照当初的约定,前去赴约,却遇上了楚王失信违约的兵车之会,自己成为了楚王的阶下囚。如今,打仗还要礼让,何况宋国的国力根本就比不上楚国,恪守“仁义”的宋襄公未必做错了什么,是没有正确认识到天下的形势,还固守着周朝时期的礼仪和仁义,实在不是个有远见的君主。

猜您喜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