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历史故事中国历史故事
文章内容页

毛遂自荐的时间 毛遂是个什么样的人

故事屋 | 发表于2017-08-04 | 作者:匿名 | 来源:网络整编 | 被阅读
导读:梁启超称”毛遂一小蔺相如也!“,可见毛遂的口舌之辩还是比较出众的,尤其是平原君的一句夸赞:”三寸之舌,强过百万之师“,更是将毛遂的声誉推到了顶峰。毛遂其

梁启超称”毛遂一小蔺相如也!“,可见毛遂的口舌之辩还是比较出众的,尤其是平原君的一句夸赞:”三寸之舌,强过百万之师“,更是将毛遂的声誉推到了顶峰。毛遂其人在历史上以自荐闻名,但是关于他的生平却知之甚少,他虽说是个小人物,却也有着自己不一样的精彩。

《史记》里面刻画了一些小人物,这些小人物故事的背后是与历史大事件,紧密相连的大人物。有些风云人物能完成某些大事,不仅仅是靠自身的量,还要依靠这些小人物的智慧和力量。他们看似渺小,对历史的作用却不小,很多时候,在他们身上发生的小事使他们与大人物并驾齐驱,甚至还会使一些大人物相形见绌。

毛遂作为历史上的一个小人物,毛遂自荐故事的出现,使得他和平原君相得益彰,二人也由此在历史上留名,受到后世人的热议,毛遂肯定没有想到,自己当初鼓足勇气的自荐,竟能够让自己誉满诸侯。毛遂能够得到平原君的赏识,多半是他的勇气,比如他能够鼓起勇气自荐,这就是他的本事。毛遂出生于公元前285年,战国时期赵国人,虽然早年间在赵国并不出名。毛遂在早年间是赵国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在平原君门下三年,却一直都没有机会展露锋芒。”毛遂自荐“,这一事迹史书上多有记载。《滕县志》记载:”毛遂,薛人也。卒后葬于薛。“因此,可以断定毛随即战国时期薛国人。

毛遂自荐的时间 毛遂是个什么样的人赵孝成王九年也就是在公元前257年,赵国都城邯郸被强大的秦国军队重重包围,危在旦夕。秦国的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的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公子平原君,只好前往楚国求救。本来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早已经在自己的食客里找到了十九个人,还差一个人,却怎么也找不出来了。在这个时候,毛遂就出现了。他主动走向前,掏出自己的名片,递给平原君,再用几分钟的时间简单做了个自我介绍。平原君听闻毛遂的自荐后便说:”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一句话就否定了毛遂,称毛遂在自己门下三年,一直都没折腾出什么动静,一定不能为他所用,还是留在赵国,别到楚国添乱了。

毛遂对平原君的一席话,并不十分在意,反而更加自信地回答:”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这一句话一出,平原君立刻对毛遂的印象大为改观,我们发现毛遂自荐的手段并不高明,或许平原君只是看重他的勇气,但是后来毛遂到了楚国之后,平原君对他更是另眼相待。

来到楚国平原君所率领的谈判团队就面临了一个困境,与楚国的谈判一直都僵持不下,因楚王畏惧强秦,谈判了很久,迟迟未能有结果。毛遂便不拘礼仪,”按剑历阶而上“,无所畏惧的样子。他说:”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一场本该三言两语就说清楚的事情,非得商讨到中午,再到后来他面对楚王的叱斥,丝毫不惊慌,反而对楚王说”王之命悬于遂手“,进一步从精神上震慑楚王,然后再抓住楚王的心理,陈述秦楚之间的矛盾,最后得出”合纵者为楚,非为赵也“的结论,使楚王不得不同意合纵。聪明的毛遂又赶紧安排歃血定纵,免得楚王反悔,终于使这次谈判成功。

猜您喜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