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虐无道是一般人对秦始皇的第一印象,作者并不反对,但作者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析分为社会性暴虐、时代性暴虐、制度性暴虐与个体性暴虐,指出当时的政治制度为君主制度,社会结构是贵族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今日民主制度、庶民社会有着巨大差异,对秦始皇暴虐无道的批评,若罔顾当时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则未免流于表面。主观的道德评价与客观的历史分析在此被融为一炉,大大深化了我们对秦始皇暴虐无道的认识,也让我们了解臧否人物时是否具有历史纵深,其结论将有多么大的不同。
秦法严酷同样是一般人的惯常印象,但在秦代法律出土前,此印象其实奠基于汉人对秦代的历史记忆与书写,并非根据第一手的史料,不能准确说明秦人与法律的关系。作者根据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法律竹简,指出秦法具有区别故意或过失犯罪、自首从宽、诬告者反坐、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等与现代立法精神一致的规定,而许多现代人看来严苛残酷的罪刑惩罚,其实汉魏晋唐法律里也都存在,不宜独责秦法。秦人与法律的关系的真正特色是以吏为师、以刑为本。皇帝颁布的诏令法律是人民生活的指导原则,官吏则是具体的指导者。在法家构建的蓝图中,过去依循礼节与风俗而运作的社会生活,现在遵循秦法而运作,社会秩序以政府法令为依归。随着焚书坑儒等事件的推波助澜,秦法对天下人民的影响势必既深且广。
上述二例皆反映作者对秦代政治的看法不同流俗。事实上作者张分田先生是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精研传统中国政治思想,《秦始皇传》全书尚有不少篇幅辨析“天命”、“皇帝”等传统中国政治思想的重要概念,颇有助于读者了解铲平周代万国、战国七雄的秦始皇,自诩功盖三皇、德过五帝,故自创“皇帝”的称谓以彰显自已无与伦比的功德。皇帝这一今人耳熟能详的概念,在秦朝当时极其新颖特别。秦始皇创制以面对变局,各种前无古人的所作所为,其制作心态从此得而了解,其行事的功过得失更值得后人借鉴。秦始皇是永远的话题,二十一世纪依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