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排长看雨下得这样大,天色已黑,我还没有回去,怕我迷失方向,早早将那盏大防风灯挂在了盐场的最高处,另外几名同志提着小防风灯已经找了我多时了。一盏防风灯使我又返回到温暖的集体中。
草原上的知青 资料图
本文摘自:枫网,作者:佚名,原题:解密:知青忆:草原上容易迷失方向战友特意挂防风灯
随着夜幕的降临,美丽的海滨城华灯初上,秀丽的海滨公园使人流连忘返。坐落在对面小青岛上的那盏航标灯,放射着道道光束,为进出港口的船只指示着航道。望着这盏一亮一闪的航标灯,一盏荒原上的航标灯,又浮在我的眼前。
25年前的3月,随着上山下乡的大潮,我来到了黄河入海口,成了孤岛荒原上的一名建设兵团的战士。根据兵团的分布情况,有人编了句顺口溜:“一师一大片,二师胶济线,三师围着南阳湖转”。我分配到一师一个连队的盐场。盐场不大,十几个百米见方的盐池,在离地面一米多高的土台子上,盖着两间砖木结构的房子。没有电,也就没有任何电器设备。唯一的机械设备就是那部抽水用的水车,盛盐的大筐、抬盐的扁担和几盏油渍麻花的防风灯摆放在西墙角,其中一只大号防风灯显得特别扎眼。这就是由17名知青和一名作技术指导的老盐工组成的家以及全部家当。
辽阔的荒原上几乎没有什么人家,只有在离盐场七八里路的防潮坝上,住着几个靠打鱼为生的渔民。孤岛靠海,但没有海岸线,海水上潮时,卷着泥土,混浊着涌来。渔民们在海滩上,扯起长长的截网。那些随着潮水上来的鱼虾蟹,在退潮时被截在网中,成了渔民的猎物。
一条不深的海沟,给我们送来了晒盐用的海水,我们两人一组,一上一下地用水车将海水抽进盐池。夏天是晒盐的黄金季节,骄阳似火,被日晒蒸发的海水,经过一个个盐池的过滤,达到了结盐的浓度,最后汇流到成盐池。成盐池的水面上漂浮着片片盐花,在阳光下,显得光彩夺目,相邻的盐花相互连结,逐渐增大,沉到池底,结晶成盐。连在一片的盐晶粒,被盐耙扯松,会生长得更快,几天就会长成大盐块。出盐的时候到了,太阳将我们与海水一起烤晒。暴露着的皮肤被晒得爆皮,黝黑黝黑的。盐的产量很高,日产量近万斤。盐被运到岸上,堆成一个很大的垛,用席子盖好,防止雨天,因为盐遇上淡水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