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统治者依仗强大武装力量,与北宋和辽国先后发生过大小无数次战争。即使在金国灭掉辽和北宋后,西夏却仍然能保持自己在西北的地域不受侵犯。鉴于西夏的军事实力,金国也轻易不敢向其发动进攻。西夏在全盛时期,疆域十分广大,东临黄河,西至玉门关,南接萧关,北抵大漠。随着西夏国实力的不断增长,当时的中国版图形成了宋、辽(金)、西夏三足鼎立的态势。
西夏的前几位君主都比较勤政爱民,因此国力蒸蒸日上,西夏进入了稳定的发展时期。公元1139年,第五代西夏王李仁孝继位。他是西夏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统治长达54年。李仁孝强调吸收汉民族的文化、教育制度,提倡儒学,推行汉文。在这54年中,他把西夏的繁荣推向了历史的高峰期。仁宗李仁孝死后,西夏结束了长达百年的繁荣发展时期,走向了由盛转衰的下坡路。从继任的帝王开始,西夏就受到了外来军队的猛烈进攻。这时,成吉思汗已经统一了蒙古各部落,组织了一支兵强马壮、战备充足的部队。为了扩大自己的版图,他必然会向周边的西夏发起进攻,而李仁孝的死正好给成吉思汗提供了攻打西夏的契机。1205年,西夏与蒙古发生了第一次正面冲突,从此两国战争不断。
在战争初期,由于蒙古军队长途跋涉而来,双方互有进退,可以说西夏还处于上风,成吉思汗在攻城时也受伤不治而死。但是,这种胜利不但没能使西夏摆脱蒙古军队的进攻,反而使战争更为激烈。成吉思汗死后,他的继任者以及蒙古将士都对西夏充满了仇恨,发誓要为成吉思汗报仇,在战争中表现更为英勇。1227年,蒙古的继任统治者杀死了投降的西夏末代帝王李睨,西夏从此灭亡。西夏建国共190年,从元昊算起经历了十位帝王,但最终消失在历史深处。西夏人在亡国后纷纷逃到其他地区避难,在长期的生活中与那里的人们相融合,党项族也彻底消失了。
“红妆拥坐花照酒,青萍拔鞘堂生风。螺旋铓锷波起脊,白蛟双挟三蛟龙。试人一缕立褫魄,戏客三招森动容。”这首诗是苏东坡得到一把西夏剑后,兴奋之余命晁补之做的赞美西夏剑的诗歌。诗中的“拔鞘”指的就是西夏剑的剑鞘,这把剑的锋利竞到了吹毛即断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