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千疮百孔的财政,嘉靖皇帝也只得采纳严嵩的建议。就这样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内外城的格局。当然大家都知道,从嘉靖皇帝之后,明朝继续衰落,修筑北外城的计划也就永远地搁置起来了。
由于修筑外城时,明政府已经是勉为其难了,因此永定门的整套城楼建筑也不是一次完成的。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当时只修建了城楼。时隔十一年后,到嘉靖四十三年,明政府才补建了瓮城,因为没钱,直到明朝灭亡,也没有修筑箭楼。到清乾隆十五年,永定门才增建了箭楼,并重修了瓮城。至此,永定门工程才算全部完成。
-天坛、山川坛,分列永定门左右
外城修筑完成,这样便把天坛和山川坛纳入外城的范围内。在永定门的北面,东西两侧分列着天坛和山川坛。天坛在右,山川坛在左,形成对北面故宫的承托之势。
天坛现在保存得较好,已经辟成了天坛公园。而说到山川坛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它实际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先农坛。山川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山川、太岁、神衹诸神的地方。山川坛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于北京南郊,嘉靖九年(1530年)改建,次年改名为天神地衹坛。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山川坛由先农坛、天神坛、地衹坛、太岁坛、神衹坛等13坛组成。先农坛是其中的一坛,是祭祀先农神的地方,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代亦有称山川坛为先农坛。
明清皇帝的“自留地”——先农坛内的一亩三分地
我们常听人说“一亩三分地”,您知道这一亩三分地是从何而来的吗?这事也要从先农坛说起。
明清时期,祭农耕耤之礼已十分完备。每年皇帝到先农坛祭祀先农,而后要到观耕台前的亲耕地进行示范性耕耘,完成对先农崇祭的全过程。明清时,皇帝亲耕的田地,由周代的“千亩”,浓缩成了一亩三分地。您可别小看这一亩三分地,这可是皇帝的“自留地”。
带着对一亩三分地的好奇,我来到了先农坛。明清时期北京城所剩的几座皇家祭坛,日坛、月坛、天坛、地坛都基本保存完整,而先农坛由于许多历史原因,已不完整,可用“支离破碎”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