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密件裹鱼肉”的故事便发生在这位皇帝统治期间。由于萧宝卷懒于政事,以致等待他披阅的奏章经常被束之高阁,等他玩够了才能想起来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官府的机密文件往往十天半个月才能批阅发出,更有甚者,大量文件竟然不翼而飞了。后来有人奏报,称在许多宦官家的厨房里竟然发现了湿漉漉、油腻腻的官府密件。原来,由于宦官可以自由出入宫禁,他们经常会挟带一些宫中之物出宫以供己之用。像鱼、肉之类的食物不好携带,宫中又缺少包裹用的荷叶。因此,这些长期无人问津的官府文件便被派上了用场。宦官们认为与其看着这些“废纸”徒增尘土,还不如给它来个废物利用,官府的文件摇身一变成了包吃食的废纸。这个“官府密件裹鱼肉”的闹剧,听上去可笑,实则十分可怕,因为它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泄密”,反映了官府保密意识的淡薄和保密管理工作的疏失。
不言温室之树
以上讲的都是官员泄密的情况,那么历史上有没有杰出的保密工作者呢?这里,我要讲一个“不言温室之树”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西汉成帝时的孔光。孔光相传为孔子十四世孙,自幼秉承儒学家风,饱读诗书,年未二十,即踏入了仕途。汉成帝即位后,孔光以其卓越的才能被任命为尚书,在短短的几年中,他将前代政事及汉代的制度法规均烂熟于胸,由此备受皇帝的信任。
尚书原本是皇帝身边负责管理各种文书收发的侍臣,地位低下,汉武帝为了削弱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大臣们的权力,逐渐开始重用尚书等身边近臣,组成中朝,当时不少大臣皆以领尚书事的职衔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尚书由此成为掌管机要的重要部门。
数年后,孔光即领尚书事,成为了尚书机构的领导。孔光自领尚书事以来,工作兢兢业业,小心谨慎,遵守国家法度,不坏前代成规。如果皇帝向他询问政事,孔光总会引经据典,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从来不会为了迎合皇帝而口是心非。而皇帝如果不同意他的意见,孔光也不会犯颜直谏,惹皇帝不高兴。因此,在这种为官原则指导下,孔光在领尚书事任上一直安稳无事,一干就是十余年,这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