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皇太子学习《诗经》的大臣郅恽预感到刘强的处境也将发生变化,他委婉地暗示光武帝不要马上更换太子,在国储问题上务必慎重,他说:“夫妇感情的好坏,就是父子之间也不能勉强,何况君臣之间呢。所以微臣不敢多言。但尽管这样,还是希望陛下权衡得失,不要让天下人来议论社稷。”
光武帝亦堂皇地表示,自己决不会因为个人感情而失天下公道。他立即让郭后的次子刘辅从右翊公晋升为中山王,以常山郡并入中山国;作为刘辅的母亲,郭圣通就成了中山王太后。
古代立储制度中嫡长继承的原则是巩固君权的重要手段,“所以重宗统、一人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太子之位不可轻易动摇。如果一个君主因感情的偏爱而轻率地更换储君,那么太子制度也就名存实亡,只要身为皇子,人人可为储君,皇室又如何得以安宁,君权又如何得以稳固。
建武十九年,易储之事终于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郅恽早就洞察光武帝的心思,他悄悄告诫刘强:若久处疑位,必然上违孝道,下近危殆,不如尽早引咎退位,给光武帝一个台阶,避免出现令人难堪的局面。刘强听从了郅恽的建议,向光武帝提出了退出太子之位、奉养母氏的请求。光武帝犹豫了许久,终于还是顺水推舟,顺了他的“孝心”,让他退出太子之位,改封东海王,兼食鲁郡。光武帝还在大庭广众称赞刘强的谦让之德,备加安抚。
与此同时,阴丽华的大儿子刘庄被立为皇太子。
刘庄原名阳,是光武帝的第四个儿子,生于建武四年。当时刘秀北征彭宠,身怀六甲的阴丽华陪伴在他的身边,在河北的元氏县生下了刘庄。刘庄自小长得十分气派,面容方正,颈呈赤色,据说有尧帝之相,而且他非常聪慧,十岁能通《春秋》之义,是刘秀最宠爱的儿子。
建武十五年,刘庄被封为东海公,年仅十二;两年之后又晋爵为东海王。由于光武帝的悉心培养,刘庄日益长进,他敬爱师长,内外周洽,颇具文韬武略,对国家军政之事也很有见识。在光武帝下令度田之后,出现了“河南南阳不可问”的怪异现象,惟独刘庄的分析切中要害,一鸣惊人,足见他智慧超群。
上一篇:[图文]探秘旧上海的婚嫁习俗
下一篇:[多图]全球最离奇的桃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