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爷坟的过往史:村里到底流转多少传说
故事屋 |
发表于2017-04-26 |
作者:张三 |
来源:网络整编 |
被阅读次
导读:6月炎热的一天,坐北京公交917路直奔河北涞水,在渐村站下车,一路寻觅十三爷坟。相邻的几个村庄格外嘈杂,超市、洗浴中心、棋牌室等一应俱有,只有到了东营房村,看到
老人们爱说,十三爷坟方圆四十一里,占地六百多亩,建陵后很长时间不许闲人进去,在祌路上竖走杀,横走发配。“竖杀横发配”或“横走罚竖走杀”,成了村里老人挂在嘴边的专用历史词语,显明以往皇家陵寝不可冒犯的威严。日本兵来后,破坏了陵寝区原有的肃穆和形制。郭文芳描述说,日本人怕八路军打过来,挖了好多个较宽的干沟,平时过人要放吊桥,如果随便爬沟,就用枪打人。
日本兵的残暴和侵略本性,让护陵兵后代聚集的东营房村有着生不如死的羞辱。虽然清朝早已垮台,村民们也不再领取国家薪酬,失去军人身份,但眼端端地看着陵寝遭到毁坏,使村庄固有的职业护卫的传统心理一次次受到冲击。
几位老人口述中都确定一个数字“96”,就是十三爷坟建成后,从各地调来九十六户护陵兵,村名“营房”两字就蕴含了先人的身份标志。
郭文芳说自己的老家是河北雄县,当年上辈是从兵营中被挑选出来的。胡廷玉称自己家族的前辈,是从保定挑着担子过来的。张小民则表明,自己家是从北京五棵松搬来的。郭井怀解释说,国家养着你看坟,搁在这儿挣国家的钱,当时看陵兵都是关系最亲密的官派来的。刘江透露,村里刘家有血缘关系,到他已是第九代。
紧挨十三爷坟,有两个营房村。东营房村是领取国家皇粮的汉族护陵军人构成,而西营房村则是管理陵寝的满族人聚居,两村相隔三里地,遥遥相望 。
刘江笑着说,皇室来上坟,由西营房村出面接待,我们村接近不了。郭文芳用一句话形容道,西营房满人是拿钥匙的管事人。令外人好奇的是,两个营房村竟没有什么来往。刘江说:“原来两个村不友好,小孩放学路上碰到老打架,我们村的女孩子不愿嫁他们村,他们村有姑娘嫁来。现在没事了,打破原来的规矩。两个村的口音、人口、生活水平差不多。”
老人们说,西营房村过去还保留满族风俗,女性不裹脚,而汉族上岁数的都是小脚,我们的奶奶和妈妈有不少还是旗人出身。
62岁村支书曹海民介绍说,西营房村属于满族乡,享受民族政策,在计划生育、扶贫等方面政府有倾斜,高考录取照顾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