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历史故事野史故事
文章内容页

秋之白华

故事屋 | 发表于2017-07-19 | 作者:张三 | 来源:网络整编 | 被阅读
导读:8月的长汀,依然骄阳似火,建于唐代的城墙斑驳留痕,汀江水悠悠流淌,文史资料上记载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瞿秋白牺牲地——西罗汉岭一片寂静,刻着“瞿秋白就义处”的石头

1963年,抓捕瞿秋白的国民党将领在回忆中说:“‘为革命而死’与‘背叛革命’两条道路作抉择时,秋白先生在得悉蒋介石下令要处决他时,那种若无其事的神态和从容就义情形,充分证明了那崇高的革命品质,又何能因他写了一些伤感的文句,而对之有微辞乎!”

我认真地读过《多余的话》,整篇文章反映了一个文人从政以后的力不从心、纠结茫然,却又坚信共产主义必能实现的心理。作为知识分子,我能够明晓瞿秋白所说的“历史的误会”,“我本是一个半吊子的‘文人’而已,直到最后还是‘文人积习未除’的”,“可笑的很,我做过所谓‘杀人放火’的共产党的领袖”;我能够理解他到中央苏区后考察农民生活,“一开口就没有‘共同的语言’”……

因受到左倾路线影响,赋闲的毛泽东与早就靠边站的瞿秋白成为莫逆之交。那一段时期,两人常背靠背坐在小河边,吟咏诗词,当年一位外国记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一个具有革命精神的真正文学家和一个具有文学气质的真正革命家”。瞿秋白提出要参加长征,毛泽东在会上为之转达,却被“最高三人团”否决。到达延安后,毛泽东重提此事,道:“长征出发的时候,像瞿秋白、刘伯坚,还有我的爱弟……都应该带出来的,教条主义搞宗派,把他们留在苏区,给敌人杀掉了。”

瞿秋白被捕后,与宋希濂有过深入的谈话,两人对于共产主义、三民主义的争论,以及瞿秋白得悉“枪决令”后的坦然,在宋希濂的回忆文章中都有记录。瞿秋白一边唱着《国际歌》,时不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共产主义万岁!”一边从容就义,“此地正好,开枪吧!”这是他在世间最后一句话,却令天地同悲,山河动容!瞿秋白代表了纯粹理想主义者,是中国革命“盗火种”的人,他的牺牲,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

瞿秋白临终遗言中,他坚信“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理想,是要实现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世界,使人人都能过美好幸福的生活。”尽管厌倦了政治斗争,尽管认定自己的人生是“滑稽剧”,但《多余的话》末尾,瞿秋白依旧怀着美好的情感,写道:“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那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那么雄伟的工厂和烟囱,月亮的光似乎也比从前更光明了。”

猜您喜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