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4坦克构造简单,性能优良,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几经改进,技术成熟,是苏联红军装甲兵的主力,也是苏式坦克的先驱。T-34战斗全重32吨,乘员5人,85毫米加农炮配有9?5公斤的高爆碎甲弹和5公斤穿甲弹,可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穿130毫米厚的装甲。车体装甲厚度45~90毫米,采用大倾角(30°)中厚度前装甲和铸造炮塔技术,抗弹能力显著增加。采用独立悬挂系统和大功率柴油机,机动性能好,最大时速可达55公里。ИС-2重型坦克是为了对付德国“虎”Ⅰ式重型坦克专门设计的。战斗全重46吨,乘员4人、装1门122毫米加农炮,穿甲弹在1000米距离上垂直穿甲厚度为160毫米,杀伤爆破弹最大射程为14?6公里。这种坦克的防护力很强,车体装甲厚度为90~120毫米,最大时速为37公里。美制M26“潘兴”和M46“巴顿”的战术技术性能大体相当。以M26为例,战斗全重41?9吨,最大装甲厚度120毫米,装有1门90毫米加农炮,配有曳光和高速两种穿甲弹,在914米距离上穿甲厚度分别为122毫米和199毫米;在1829米距离上穿甲厚度分别为106毫米和156毫米,最大时速48?3公里。敌我双方坦克性能各有所长,大体相近。但由于我坦克数量少,加之没有制空权,所以入朝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志愿军装甲兵没有被困难吓到,他们立足敌强我弱的实际,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循序渐进,周密运筹作战计划,灵活地运用战略战术,给了敌人以沉重打击。
稳扎稳打,初露锋芒
志愿军装甲兵进入朝鲜后,首先遇到空中威胁和地面难行两大难题。美国空军掌握朝鲜战场的制空权,其飞机肆无忌惮地在我后方狂轰滥炸,由于志愿军防空力量薄弱,白天行军危险性很大,只能利用夜暗或不良天候开进。而朝鲜地形山多,道路崎岖狭窄,不便于坦克部队快速机动。志愿军装甲兵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按时到达集结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