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卓琳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家管好,把孩子看好,不让小平操心,让他专心致志地干好工作。
卓琳和邓小平在江西新建县望城岗下放劳动时留影 资料图
本文摘自:《辽沈晚报》2009年08月04日第A09版,作者:佚名,原题:卓琳与邓小平一起走过的日子
站在伟人邓小平身后默默奉献了一生的卓琳,走完了她93载人生历程,驾鹤远行。
从云南宣化的富商之家走出,她毅然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与邓小平结成伴侣后,共同经历了战火硝烟的考验,“文革”艰难岁月的磨砺,以及大起大落的境遇浮沉。她始终以女性的温情、善良和坚忍,与丈夫相依相伴,不断给予丈夫力量和扶持。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伟大的一生,他的一切与他身后有卓琳这样一位伟大女性是分不开的。
在北京景山后街,卓琳和邓小平生活了几十年的院子里,有两棵靠得很近的油松,一棵高大挺拔,一棵婀娜多姿,枝条互相拥抱着,并肩而立,好像两个人相依相伴。孩子们称这两棵树为“双龙树”。它们恰似卓琳与邓小平相濡以沫一起走过58个春秋的生动写照……
“在家里,妈妈是‘中心’”
1952年,邓小平从西南局调到中央工作,卓琳也带着全家一同来到了北京。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对自己的妻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不要到外面工作,不要出风头。于是,卓琳多次谢绝了一些单位、团体请她参与工作的邀请,一门心思为邓小平当秘书,整理日常文件。“他看完的文件要发的,就交给秘书。他要收起来的文件,由我负责存档。这些文件他看完后,我一一登记好,再用三轮车送到中央办公厅存档。”有时忙,她和邓小平一直劳碌到深夜。卓琳就是这样默默在邓小平背后奉献着,从不给他添乱、惹是非,从没想过从政参政,只是尽职尽心做好自己认定的份内的、力所能及的工作。
女儿邓榕回忆说:“爸爸老在忙工作,不大管我们,因此对我们来说,妈妈自然就比爸爸更为亲近。妈妈不仅在生活上照料我们,在思想上,乃至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对我们来说,妈妈的影响力都是非同寻常的。”卓琳曾是北大物理系的学生,结果三个子女也都相继考上了北大物理系。从这一点,足见在潜移默化中母亲对子女的影响力之大。
上一篇:“慰安妇”档案选昨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