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心于研究和宣传“张春桥思想”的,要算是上海的《学习与批判》杂志。这家创办于1973年9月的杂志,挂着“复旦大学学报”的牌子,实际上是上海市委写作组的机关刊物,发行全国,印数颇大。
1975年张春桥的《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一发表,《学习与批判》一下子发表几十篇文章,对“张春桥思想”在马列主义理论上的“重大发现”加以阐述。
张春桥提出“阶级关系新变动论”,这也被看成是“张春桥思想”的重要内容。《学习与批判》杂志发表了15篇文章,论述张春桥这一“贡献”。
关于所有制、关于分配、关于生产关系,“张春桥思想”被认为都有独特的“建树”。《学习与批判》不遗余力地一一发表文章,加以“评价”。
于是,“张春桥思想”被说成“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甚至将成为继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后的“第四个里程碑”。
陈伯达晚年点评张春桥文章
其实说穿了,所谓“张春桥思想”就是:在社会主义中国,由于资产阶级法权“严重存在”着,产生“党内资产阶级”,出现“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因此,为“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就要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文化大革命”。
值得提一笔的是,陈伯达晚年曾谈及张春桥和他的那篇《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陈伯达说:我被“四人帮”押在监狱时,看到《人民日报》有一篇横贯第一版的大篇文章,题目是《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我没有细读,似乎其中点了刘少奇同志和我的名字。这是我知道张春桥“能写文章”的惟一的、独立署名的一篇。当然,文章不在多少,有“好”的一篇,也就可独树一帜,独立千古。但张春桥的“文章”能算得了什么呢?即使他写得再多,也不过是一堆狗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