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历史故事野史故事
文章内容页

朱德曾评何物“一张顶一颗炮弹”

故事屋 | 发表于2017-09-05 | 作者:李四 | 来源:网络整编 | 被阅读
导读:朱德总司令评价说:“一张《新华日报》顶一颗炮弹,而且《新华日报》天天在作战,向敌人发射出千万颗炮弹。”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朱德曾评价《新华日报

在1942年夏的反“扫荡”中,该报社共有46人壮烈牺牲。社长何云被敌人子弹打中,临终前说:“我的伤势不很严重,快去救治倒在那边的同志们!”等医务人员再来看他时,何云已停止呼吸。

此后《新华日报》华北版由陈克寒继任社长兼总编辑。报社培养了大批新闻干部和技术骨干,积极支援华北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兄弟新闻单位,为发展华北敌后新闻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胜利报》

华北太行山敌后斗争前线最早的大众化报纸之一《胜利报》(中共晋冀特委机关报),1938年5月1日创刊于山西和顺。创办之初报社有十多名工作人员,张玉麟任社长,安岗任总编辑,徐平为通讯联络部部长,贾景佐负责行政总务工作,冀雨负责刻写,陈远负责油印。报纸版面4开4版,三日刊,起初是油印,后改石印,发行3000份。报纸印刷采用粉连纸(有光纸),分红、白、绿三种颜色,报名由朱德总司令题写。

《胜利报》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战争形势;宣传抗日救国,揭露敌人罪行;宣传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设和大生产运动。设有社论、新闻通讯、工作研究、经验介绍、三日国内大事、三日国际要闻、老实话、小说、漫画等栏目。

由于驻地遭敌频繁“扫荡”,报社离开和顺县,先后转移到辽县西河头村、榆社县岚峪村。1939年9月,晋冀豫区党委在武乡东堡村召开首次党代会,为报道会议情况,胜利报社从榆社出发移驻武乡石门村。记者们步行数十里去东堡村采访,回石门村撰写稿件、刻蜡纸、油印等,驻扎一个多月时间。期间根据中共晋冀豫区党委决定,该报变身中共晋冀豫区党委机关报,9月20日正式归晋冀豫区党委领导,安岗任社长兼总编辑。10月,胜利报社离开武乡,经黎城迁往辽县高家井村。

其他的一些报纸还有:1939年1月1日,武乡县牺盟会主办的《大众力量》报,在大有镇王庄沟出版,面向全县发行,该报系周报,8开手刻单面油印。报社负责人郭忠,主编先后由赵竹儒、郭忠、索芾堂担任,记者有殷士肤、赵俊川,美术设计、绘画刻板是范云。随着根据地的开辟与发展,为更好地指导根据地建设,1941年春,中共武西县委、武西县抗日政府创办了《漳西战报》,常健任主编,油印出版,为不定期的报纸,稿件来源主要靠小学教师和有文化的干部。同年冬,中共武乡县委创办县委机关报《生产小报》,主要任务是指导全县农业生产以战胜灾荒、对敌斗争等。

猜您喜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