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许多文学作品中描述的那样,牛书记掌管着农场知青的生杀大权,凡是想回城,想入党,或者想招工,都要经他同意,牛书记因此要挟住不少女知青。凡是有些姿色的女知青,都被牛书记糟蹋过。
知青 资料图
本文摘自:《大河健康报》2014年9月23日14版,作者:朱海萍,原题为:《知青讲述:我是个爱打抱不平的知青》
9月16日上午,记者接到郑州的郭工仁老师的电话,郭工仁老师是知青,想和记者聊聊下乡的事。9月19日上午,记者与郭工仁老师见面,听他讲述难忘的知青岁月。
知青岁月难忘,是因为这是一段青春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一代人用欢笑、泪水和苦涩谱写的篇章。郭工仁老师讲到动容处便哽咽不语,他也曾回去过几次,物是人非更让人惆怅。
1978年,郭工仁最后一批回城。回城前夕,郭工仁到农场支部办公室,打开档案柜,把同学们的照片从档案上撕下来,一把火把档案给烧了。郭工仁那时胸中郁闷:我始终怀着一颗报国之心,听党的话,让干啥干啥,满腔热情却换来不公正的待遇。
几十年后的今天,郭工仁再回首往事,那5年半的经历却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这种人生体验,让郭工仁对人性、对现实有了一种更深刻的思考,也让他的生命更丰富。
这次记录,算是郭工仁老师对逝去青春的告慰。
朴实的农民代表刘泽华
在农场,有这么一个群体:农民代表,农民代表是从各村挑出来到农场带领知青劳动的干活好手。刘泽华就是农民代表,他比郭工仁还小,不到18岁,现在看来,也就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刘泽华非常能吃苦,而且很勤劳,他身上的品质是城里孩子所不具备的。刘泽华的农活干得精,那时候插秧比赛,刘泽华插得飞快,像插秧机一样,在全公社劳动能手中都是出类拔萃的。
郭工仁眼里容不得沙子,但也很重情重义,他与附近淳朴的老乡相处得非常好,刘泽华就是郭工仁的好朋友。有一次,刘泽华生病了,想去看病却借不来钱,后来郭工仁知道了,就主动借钱给他。刘泽华非常感激,对这件事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