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平里在双方战略布局和战役布势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战术要点,双方志在必得,殊死搏斗,战况激烈,是志愿军在较大规模作战中第一次对美军进攻失利,也是朝鲜战争中战场形势的一个转折点。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14年01期,作者:王洪光,原题为:《颇具争议的砥平里之战》
2013年是朝鲜战争停战七十周年,日前朝、韩、美三国都进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作为参与签订停战协定的中国和参加朝鲜战争的中国军队,该用什么样的形式纪念这一战争?笔者试图在此展开朝鲜战争中的砥平里战斗,探析战略、战役、战斗层面的经验教训,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
砥平里战斗(1951年2月13~15日),是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初期,我志愿军部队在朝鲜战场东线,对京畿道杨平郡砥平里进行的一次对坚固野战阵地进攻的战斗。是役,我军以8个团(不足6000人)的兵力围攻美军1个团战斗队(合1个步兵团、1个炮兵营、1个坦克连)及法军1个营,共约6000余人。敌我兵力大致相当,血战两天两夜,我方伤亡是敌两倍多。我方伤亡数字至今仍争论不下,有说5000余人、3200余人、2400余人等,但据当时主攻部队第119师师长徐国夫经作战科统计,本师为900余人,其中阵亡300余人(《大漠风声疾》,白山出版社1998年版),再加上助攻方向兵力较少,一般不超过主攻方向的伤亡,合计伤亡1800人以下应较为可信。美、法军伤亡800多(美自称350多人),双方歧见不大。砥平里在双方战略布局和战役布势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战术要点,双方志在必得,殊死搏斗,战况激烈,是志愿军在较大规模作战中第一次对美军进攻失利,也是朝鲜战争中战场形势的一个转折点。
“硬着头皮打”的战斗
朝鲜战争自始至末,战场形势大起大落,一波三折,在纵长的半岛上,双方大踏步地进退,形成三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是美军仁川登陆,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大举北上,攻至中朝边境;第二个转折点是我军第二次战役,志愿军秘密入朝后,经第一次战役短促突击后大举反击,接着发动第三次战役,将联合国军打至“三七线”附近;第四次战役实际上由联合国军发起,志愿军以攻对攻,砥平里战斗为第三个攻防转折点,直接导致了我第四次战役的失利。最后经过第五次战役,双方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战争又回到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