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心灵鸡汤小故事大道理
文章内容页

是谁撩动逝去青春的琴弦

故事屋 | 发表于2017-04-25 | 作者:佚名 | 来源:故事会 | 被阅读
导读:青春易逝,往往来不及向青春挥手告别时却蓦然发现青春不再。青春留给人们的似乎总是对岁月如梭的万千感慨和对往昔时光的无限缅怀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80后感动于甚至是沉醉于怀旧所带来的那种复杂的略带惆怅的“喜悦的忧伤感”。他们津津有味地谈论和想象着李雷和韩梅梅的情感故事与当下生活,而面对《老男孩》所呈现的一个个渐渐消逝的青春符号,他们或唏嘘感慨,或热泪盈眶,脑海中激荡着无数与青春有关的记忆,在缅怀美好时光的过程中收获着身心的愉悦。这种“喜悦的忧伤感”对80后群体而言绝非简单的心血来潮,而更多地是一种自觉性选择,因为其带给他们的是对浮躁心理的平息、对自我焦虑的抚慰和对紧张繁重生活的有益调节。但怀旧并不代表着80后对现实生活压力的集体逃亡,或是对无望未来的“缴械投降”,恰恰相反,这某种程度上标志着80后群体的心理成长和心态的日渐成熟:他们告别了愤青式的谩骂与狂妄,而学会冷静地思考现实与人生:他们从白日梦中清醒过来,选择理性地规划未来人生:他们从过去重拾青春梦想,找回热情洋溢的自我,立足当下,努力将梦想之花绽放于不远的未来。从这层意义上讲,80后怀旧就不是什么保守的“中年心态”的外在表现,而是他们告别青涩的学生时代迈入社会走向成熟的显在标志。

尽管怀旧在80后的生活世界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但我们绝非主张“迷信”怀旧,因为从本质上讲,怀旧是一种建基于回忆之上的想象性建构。怀旧往往借助于感性和直觉,这种既抽离又置身其中的情感活动却起到了抚慰心灵的作用,也就是说,怀旧具有康德所说的审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这一规定,因此人们通过怀旧对象总是能获得某种类似于审美的愉悦感,这或许正是怀旧的魅力所在。但需注意的是,怀旧并不是对过去的彻底回归或真实还原,而是根据自身潜在的心理需要对过去的一种重塑和构想。其所提供的过去往往已被改造、被筛选、被编排过,甚至被美化、被粉饰,在此过程中可能不自觉地回避了过去落后和不足的层面,恰如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所言,“过去的日子以前被视为——今天依然如此——逝去的好时光,它也就成为社会的当然归宿”。于是,当我们处在而立之年的关口来回视自己的青春时光时总感觉过去是那么美好,梦想似乎可以触手可及,而如今昔日的梦想早已被现实排挤到了生活的最边缘。如果我们抛开现实的痛感和失落感而客观地审视我们想象中的过去,会发现原来它只是看上去很美。现在的某些怀旧只是商业噱头而已,其所谓的复古与怀旧更多的是商家敛钱的幌子,他们在贩卖青春记忆的同时贩卖着自身的商品,当其将复古与时尚相等同时,其商业目的便昭然若揭了。

上一篇:喝酒与喝茶

下一篇:生命比梦想更重要

猜您喜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