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心灵鸡汤励志故事
文章内容页

郭晓东 我的人生就是一部励志片

故事屋 | 发表于2017-10-29 | 作者:王二麻子 | 来源:网络整编 | 被阅读
导读:龙套跑出来的劳模看到郭晓东的手,心里不由得感叹一下,真是一双属于劳动人民的手。黑、大、壮,因为这双大手,郭晓东在一轮一轮采访里需要反复回答记者们的同一类问题,“你们村里你还有地吗?出来打工

郭晓东喜欢“劳模”这个说法,在此之前,他坦荡称这缘于自己的不自信,害怕被遗忘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已经伴随他近20年了,1996年入学北京电影学院后,他寒暑假放假在家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周,呼机三天没有动静,他就开始恐慌这是要没活儿断粮了,赶紧回北京,继续守学校大门口等伯乐,零零碎碎地接一些小戏。那个时候有戏拍对他而言,意味着不是出名,而是未来的学费可能有了着落,更何况在剧组吃住不花钱,也还能省下一笔。比起之前三年的北漂无根龙套经历,身后北京电影学院的大门已然可以让这个山东汉子光宗耀祖了。

没有这一层象征之前,一天十块钱加一顿饭的龙套活儿一度让郭晓东产生心里障碍。群戏里,他总是尽可能地主动缩到人背后。万一父母乡亲看到一堆人里那个被湮没的自己,那可真是丢人丢到家了。这也是今天的他工作停不下来的原因,唯有一个接着一个的角色、一部接着一部的作品,可以让郭晓东有到存在感。

村里来的北漂演员

“走在都市冬天的马路上,总会害怕马路两旁下水道的铁盖子里透出的气味。当年做清洁工,长时间在下水道里工作,落下了病根,一闻到那气味,身体就会产生严重的排异反应。这么多年了,依然没有改善……感恩那些为生存颠沛流离的日子,因为有了它们,才让我的生活变得如此丰富,才让我懂得生命的厚重。”这只是郭晓东一条微博的内容。当年远离家门,在福建做伐木工人,日记和一支竹笛是他超脱现实生活的出口,现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

贫穷、下水道、地下室、跑龙套会给人留下痕迹,郭晓东对此从来不回避。1993年,为了实现做演员的梦想,郭晓东开始漂在北京,那段日子在他眼里无法用“艰苦”形容,他说那时是在“求生”,他曾穷到三天只吃过一碗泡面,曾在酒吧卖唱因唱得不好被拒绝;曾在各大火锅城卖唱,也曾和一群同样的年轻人一同四处走穴。没有金钱、没有人脉,当演员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妄想”,郭晓东还记得这种“梦想”给自己带来的孤独—无论是村里的小伙伴、工厂的室友、打工的工友,面对郭晓东“想考电影学院”的理想总是一脸“脑子没事吧”的无言以对;然而日子越是黑暗,越是无望,梦想的一点点光芒就越是唯一的希望,他也曾思考过再不成了回老家结婚,相貌英俊的他一直是村里的“村草”,但他明白,除了做演员,自己其实无路可走;还好他坚持了下来,最终幸运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猜您喜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