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跟我说,因为没有孩子,所以才仔细算计你和他之间的距离,探究他的过去,测量爱情度数的高低。
朋友还跟我说,如果你们关系好,有没有孩子无所谓;如果关系不好,孩子倒是必不可少。
他们想要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孩子的存在,将决定性地改变两个人的关系。
这倒很有趣,为什么彼此之间距离的调整、相处方式的改变,需要第三者?莫非,两个人一旦形成某种固定的关系模式,就只能身陷其中,凭借惯性前行?
前辈跟我说,从走进婚姻的第一天,你就得确定好以后的家庭模式。通常,谁先下厨房;以后做饭就归谁;谁先收拾房间,以后打扫卫生就归谁;吵架谁先让步,以后就会永远如此……言之凿凿,都是些经验之谈。
真正进了围城才知道,婚姻里的太多东西,无法以他人经验来做判断。两个人的亲疏远近,婚姻的幸福与否,并没有—个客观评价标准。
凭借经验或者心理学上用数字准确界定的空间距离,我们可以判断通常意义上两人之间的关系。8英尺以上,公共安全距离;45-8英尺,熟人距离;12-36英寸,朋友距离;3-12英寸,恋人距离。对陌生人而言,距离越大越安全,于爱人而言,距离越小越亲密。
但是,当两个人的距离缩至一个屋檐下之时,却并不意味着一定心手相牵。搭伙过日子或者同床异梦的事儿听多了,眼见的空间距离,反倒无法衡量彼此的亲近或疏远。
更重要的是,即便我们身处亲密距离,不同的相处方式,能将彼此拉近或者推远。
一个雪天,两对夫妇去滑雪。
妻子呵护备至,在出门的前一刻,给丈夫找好帽子、围巾、手套,仔仔细细地盯着丈夫穿戴好。这还不够,又来检查所有的扣子——大衣的、风雪帽的、滑雪手套上的,是不是都扣好了。丈夫越来越不耐烦,等妻子俯身去看他是不是按要求穿了厚毛袜时,丈夫终于忍无可忍:你可真够烦!
帽子解了围巾扔了,丈夫一脸怨气,妻子也怒从心生:操心是为了你好,你还不乐意!
妻子B也在收拾行装。她准备了两个包,自己一个,丈夫一个。在给自己装备齐整之后,她将另一个包递给丈夫,提醒他天冷防冻。以前,他的衣物之类的都由她打理,在她忍受不了他的混乱教导他几次之后,他便不耐烦子,声称此类事情,不劳她费心。可是此时,他找不到自己的防寒帽之类的东西,于是开始抱怨:你怎么不管我,还是不是我老婆?
上一篇:爱的回应
下一篇:6000级天梯,那是爱的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