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作品首先发表在1855年出版的新版《故事集》里。它是安徒生有所感而写的,而且主要牵涉到他自己:他的作品一直被某些人忽视,没有能得到应当的评价,正如“天上落下的一片叶子”。但这片叶子却得到了一个女孩的喜爱,珍藏在《圣经》里,死时还带进她的棺材,但是“谁也不知道”。这里安徒生是在讽刺当时的一些“评论家”——他们并不懂得真正艺术作品的价值。...[浏览全文]
安徒生是一个多世纪以前的人,然而他的作品读起来却会给人一种新鲜感。《安妮莉丝贝特》说明安妮·莉丝贝特的经历,并因为她克服了诸多的困难而最后得以善终。...[浏览全文]
关于这篇故事的写作过程,安徒生在他1861年的日记中写道,故事于这年他在罗马的时候动笔。那时他记起了1833—1834年他在罗马的时候,想起了要写这样一篇故事。当时有一个年轻人死了。人们在为他掘坟墓的时候,发现了希腊神话中酒神的一尊雕像。他回到哥本哈根以后,把他写好的这篇故事念给朋友们听,又在1861年9月11日重写了一次,最后完成。...[浏览全文]
1856年,这篇故事于发表在《丹麦大众历书》上。这个故事来源于匈牙利的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但安徒生给它赋予了新的主题思想。《犹太女子》故事讲述一个穷苦的犹太姑娘为了坚守祖先和母亲的遗愿,在犹太教和基督教彼此排斥、势不两立的社会里仍然坚持自己的愿望。...[浏览全文]
外表美和心灵美,到底哪个重要呢?“真可爱”这个童话给我们好好的上了一课,本故事讲述了雕塑家阿尔弗里兹去了意大利回国后再一次宴会上爱上了一位遗孀的女儿,叫卡拉,卡拉非常漂亮,之后经过努力取到了这位姑娘,婚后发现卡拉其实本质上没什么内涵,在艺术方面一窍不通,阿尔弗里兹觉得跟她之间没有共同语言...[浏览全文]
钟渊这个童话告诉了我们,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当你做某件事,一定要考虑清楚这件事的后果会是怎么样,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人生在世,我们所做每一件都要想清楚。同时也要坚信这世间是公正的存在,世界是美好的。...[浏览全文]
别人买墨水,只在乎墨水瓶中的墨水,并不在乎墨水瓶,可是墨水瓶并不因为别人不在乎它,而不坚守自己的职业。 墨水给我的印象是:能帮助我们写字、修改,是人们的好帮手, 墨水瓶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在背后默默付出、默默帮助墨水为人们带来方便。 也有唇齿相依的感觉。...[浏览全文]
这篇小品,最初发表在哥本哈根出版的1868年1月26日的《新闻画报》上。“谁是最幸运的?”安徒生提出这个问题。他在答案中否定了这个“最”字。“每个人都有份,而且每个人将从它们那里得到自己的一份。”这也是安徒生所具有的民主主义精神的一种表现。...[浏览全文]
这篇小品,发表在1859年哥本哈根出版的《新的童话和故事集》第一卷第三部。它的写法具有寓言的味道,但内容则是辛辣的讽刺——安徒生的又一种“创新”。所讽刺的是当时丹麦文艺界的某些现象:“哥儿们”互相吹捧,党同伐愚。...[浏览全文]
这篇故事发表于1865年在哥本哈根出版的《新的童话和故事集》。这是一起对一个出身微贱而最后发展成为“在整个国家里驰名”的穷家孩子的诵歌。这个孩子的胸怀中有一个金黄的宝贝——“声音的力量。这种力量在他的提琴上爆发,像它里面有一个完整的风琴,好像仲夏夜的小妖精就在它的弦上跳舞似的...[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