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心灵鸡汤成长故事
文章内容页

机器迷詹天佑小时候的故事

故事屋 | 发表于2017-03-24 | 作者:佚名 | 来源:故事会 | 被阅读
导读:小天佑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地提出问题:“为什么朝廷要革林则徐的职?”“为什么中国兵打不过洋鬼子?”父亲耐心地回答儿子的问题。

1871年底,小天佑读完了私塾。

孩子下一步做什么呢?詹兴洪为他最钟爱的长子考虑出路。是回家种田,还是出去当学徒呢?父亲当然希望能送二子继续读书。无奈家境贫寒,他甚至送儿子去广州学手艺的钱都出不起。望着天真、聪颖的小天佑。父亲深感愧对儿子。

这天,正当詹兴洪为儿子的前途焦虑不安的时候,谭伯村兴冲冲地赶到詹家,告诉夭佑的父亲,清政府娶选送一批幼童去美国读书。

为什么坚持闭关锁国在清政府忽然打算排留学生出国学习了呢?原来,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顾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向中国进行商品输出的现实,盲目仇外、排外,使中国的整个国民经济仍然停滞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状态。

后来,随着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惨败,各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被打破了。中国由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了资本主义列强掠夺工业原料的对象和倾销商品的市场。

中国人民深受腐朽的清政府和外国列强的双重奴役、压迫,清政府更把战败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赔款变成苛捐杂税,强加到人民头上。老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人民不堪忍受这种双重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反抗情绪日益高涨。终于在咸丰元年(1851年)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

此时,清政府的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金奎宝殿”摇摇欲坠。为了挽救大清帝国垂死的命运,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一反原来仇外、排外的态度,转过头来与各资本主义列强相勾结,想借外国人的洋枪洋炮来镇压中国人民的起义,在和资本主义列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军事合作中,清政府内部一批与外国列强有过直接接触的官僚。

形成了一个代表军阀、买办和官僚利益的新的政治集团——洋务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

洋务派试图通过购买、制造洋枪洋炮,兴办工厂、矿山,以及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等措施,来达到强国的目的。

几经权衡,清政府批准了洋务派派遣出国留学生的计划。根据这项计划,清政府将招收120名12岁至14岁的幼童,分四批送往美国,应考地点设在上海和香港。

猜您喜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