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李灿以优异成绩敲开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大门,这家国家级科研单位经过全面考核、慎重研究,破格录取了仅师专毕业的李灿,从此李灿步入了共和国科研队伍。
不断进取,硕果累累声名远播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是我国重要科研单位,这里人才济济,院士众多,有很多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大家,李灿考入这里,犹如进入了神圣的科研殿堂,一到大连,他顾不得欣赏这座海滨城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品味大海的浪漫,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如饥似渴地学习起来,即便节假日也不肯休息,晚上挑灯夜读更成了家常便饭,就这样,读完硕士研究生后,他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
催化基础研究是李灿的主攻方向,读博士期间,世界催化界著名科学家、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大西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访问时,对李灿研究中的钻研精神和许多见解很赞赏,于是在他的大力推荐下,李灿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强化培养奖学金,成为中日联合培养的博士生,远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深造。
在日本期间,李灿每天早出晚归,工作学习到午夜12点以后,系统研究了汽车尾气消除催化剂的重要组分稀土氧化铈的表面化学和催化性能,研究结果先后8次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他的这些论文,后来成为研究尾气催化剂的基础性文献。大西教授对李灿给与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李灿是我带过的三十几个博士生中最优秀的几个之一”,并在李灿一年学习时间将满时,积极推荐他去国际商业机器有限公司研究中心做博士后。但此时国内的研究工作正等着李灿,于是他毅然谢绝了大西教授的好意,学习一结束立即回到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投入到紧张的科研工作中。
由于读博期间研究成果令人瞩目,1989年,李灿刚回国不久便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新设立的“青年科学基金”5万元的资助资金,支持他在当时国际催化界的前沿课题——甲烷氧化活化方面的研究,这一研究是李灿获得的第一个独立科研项目,5万元资金对他既是鼓励,也是雪中送炭,使他能够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的搞研究。解除了研究经费问题的李灿,积极投入到研究中,紧紧抓住表面氧物种及其甲烷活化这一关键性科学问题,经过3年的努力,通过同位素示踪和高低温原位光谱技术,观测到了甲烷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的活化吸附态及其结构畸变现象,连续在多家国际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这一研究成果迅速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后来这一成果获得了1993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他个人则获得了“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成为国内催化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上一篇:创业艰难压不倒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