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历史故事战争故事
文章内容页

转载对越反击战:十五勇士血战越军敢死队

故事屋 | 发表于2017-03-05 | 作者:张三 | 来源:故事屋 | 被阅读
导读:上世纪80年代初,在我军收复老山之后,越军并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越军越北二军区命令前线部队要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夺回老山。 在这种压力下,越军313师经过短暂准备后,以一个步兵团的兵力,借助漫天大雾,企图

在此后几天,我军工兵部队用火箭布雷车向我防御阵地前沿抛射了30多万颗大小地雷,形成了东西长7公里、纵深宽500米的地雷区。

我炮兵部队积极与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征用地方车辆近800台,昼夜不停地从内地弹药库将大量的炮弹运到每个炮阵地。按照有关规定:每门炮的弹药基数一般都在0.75左右,最大量不得超过1.5个基数。而经此次准备,我军每门炮的弹药都达到了3个基数以上。同时,我军使用了先进的炮兵雷达监测系统,只要越军的大口径炮弹一发射,只需3秒钟,计算机就能准确的标绘出越军的炮兵阵地所在地和炮的种类,这对于摧毁越军的炮兵阵地将起到重大作用。

我通信兵配发了专程从北京空运来的先进的单边带电台和同步调频双边带电台,以保障主要防御方向的通信联络畅通无阻。

总之,老山战区已是箭在弦上、长矛在手,单等一声令下,利箭穿心,擒缚苍龙。

10天之后,1984年7月11日晚23时50分,在我电子侦听部队严密监听之下的越北二军区前指电台发出一个无线电信号。经计算机破译,其内容是: 各部速报准备情况。

得知这一情报后,我军指挥机关马上召开紧急作战会议,对其进行研究分析,认定越军很可能在7月12日凌晨开始实施 84-MB-北光 计划。

紧接着,12日凌晨零时30分,越军各部队先后以无线电条码信号的形式报告其上级: 准备完毕。 这就更清楚地证实了我军判断的准确。根据这些无线电信号的频率和波长,我无线电测向仪和测距仪立即进行了跟踪监听和区域电子扫描,基本确定越军集结地域距我防御前沿5~10公里一带。

至此,中越双方的指挥机关已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我 老山主攻团 的防御地带,为了便于地域区分和作战协调,我军把老山战区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

东区,以八里河东山为核心,那里是峰峦叠嶂,山势呈南北走向,平均海拔1600米,国境线为由东向西穿过,由中越双方军队分别控制着各自的疆域。

西区,以老山主峰为核心。山势北陡南缓,大小27个山头,全部由我军控制。

在东区和西区的中间地带是中区。区内有一条长4公里的山梁,叫松毛岭。以松毛岭为界,以南为越南,以北为中国。以松毛岭为基本点,其东面是一个呈南北走向的大峡谷,峡谷内有一条河,叫泸江河,河水由北向南,从我国流入越南。河边有一条公路,就是当年我国支援越南的四号公路。峡谷的东面是笔直峭立的八里河东山。

猜您喜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