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点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或变温动物。 它们不能控制自己的体温, 天气温暖时身体就温暖,天气寒冷时身体就发冷,而且变得不活跃起来。
人们相信恐龙是冷血动物,主要在于从恐龙化石刚被发现的那一天起,就把它当成了爬行动物,而以卵繁殖后代,在陆地上爬行,体温会随着周围的温度而变化,这恰恰是爬行动物的典型特征。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巴克教授大胆地提出,恐龙很有可能是温血动物。 他的这个观点刚一亮出来,就在古生物学界引起了一场恐龙是不是温血动物的大辩论。
巴克教授认为,恐龙看似拙笨,实际上极为敏捷,不是像蛇那样在地面上爬来爬去,而是用四足或两足直立行走。这种运动姿态需要较大的体能来加强新陈代谢,而冷血动物做不到这一点。 反对者却指出,运动姿态与体温并无必然的联系。 某些哺乳动物如针鼹、鼹鼠和海里的鲸鱼、儒艮等,它们都是匍匐前进的,却是温血的。
巴克教授发现, 不管是肉食恐龙还是植食恐龙,其食量都相当惊人。 据推断,一头 30 吨重的蜥龙类恐龙,每天能吃掉 1。8 吨重的食物。只有温血动物才会需要这么多食物, 因为它们需要更多的能量。 肉食恐龙也是一样,它们捕杀的动物要比冷血食肉动物多得多,以至于当时食肉恐龙所占比例极低。 反对者却指出,巴克教授的解释过于简单,不能令人信服。
巴克教授还注意到, 在恐龙的骨骼构造中保存着被称为哈佛氏管 (输送和沉积钙、磷、铁质的内通道)的多孔结构。
哈佛氏管的密集表明供血丰富, 它反映了动物的高代谢功能。 巴克教授由此推测,恐龙属于温血动物。 反对者却指出,爬行动物海龟的骨骼中也有大量的哈佛氏管,它们却是冷血动物。而恒温的哺乳动物蝙蝠,其哈佛氏管却很简单。
根据在北极圈内找到了恐龙化石的事实,巴克教授认为,只有真正的温血动物才能生活在寒冷的极区内, 冷血动物在那里是无法生存的。反对者却指出,地质资料表明, 恐龙生存时代的地球气候温暖, 在古北极或南极圈内恐龙照样可以生存, 不一定要用温血动物的观点来解释。
温血恐龙的假说出现后, 就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 但是它的拥护者们仍然在继续寻找有利于自己观点的新论据。
上一篇:恐龙有可能是移栖动物吗?
下一篇:死亡之岛的无名巨火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