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媒体报道,据尼尔斯-波尔协会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宇宙中存在着已进化数十亿年比地球人类更先进的外星文明。
这项最新研究表明,120亿年前宇宙婴儿期的早期星系进化比之前科学家预想的更快,这意味着宇宙早期历史中潜藏着可以孕育生命形式的行星。
在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之后的几千年,宇宙中包含着炽热、密集的气体和微粒构成的原生汤,但是宇宙快速膨胀,这种原生汤变得密度和温度降低。
然而,这种宇宙原生汤并未完全分散,一些区域的密度会较高。一些密集区域的密度增大是由于引力收缩,开始逐渐形成最早的恒星和星系。这发生于宇宙大爆炸之后大约5亿年。
最早的宇宙星系可能包含着原始巨大恒星,它们的成份仅由氢和氦构成,这些并不是较重的元素。研究人员通过以类星体作为光源观察研究了早期宇宙的10个星系,为了使用类星体作为光源,必须当类星体位于星系之后才能进行观测。
例如:通过观测来自遥远类星体A释放的光线,这些光线朝向地球照射穿过星系B,研究人员能够确定星系中包含的哪些元素吸收了类星体光线,这可以从类星体的光谱图像中分析获得。
一颗巨大球状发光气体恒星通过熔合氢和氦成为较重元素产生能量,当没有更多的能量被萃取,恒星就会死亡,并向太空释放灰尘气体云。这些较大的灰尘气体云在一个巨大宇宙周期中,将压缩并循环成为新恒星。
新生形式的恒星具有高含量的较重元素,远超出之前科学家的预期,每一代的恒星形式越来越多的较重元素和金属物质。众所周知,较重元素(尤其是碳和氧)是形成行星和生命的必要条件。
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认为恒星需要数十亿年才能形成,同时,星系拥有大量比氢和氦更重的元素,但是来自尼尔斯-波尔协会的最新研究显示,对于一些星系它们的形成时间会更短一些。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波尔协会黑暗宇宙中心的乔安-费恩波教授解释称,我们对早期宇宙的10个星系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这些星系的光谱,我们观测发现这些星系释放的光线需要100-120亿年才能抵达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