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统称为“士”,“士”是象形字,象形男人的生殖器。“寸”是指事字,一只手的手腕处掩着一柄小刀。“士”和“寸”组合在一起就是阉割的意思,拿刀割去男人的生殖器。因此,周朝时把阉割过的男人称为“寺人”,“寺”就是“士”和“寸”的组合字。
《春秋左传·僖公二年》出现了有史可稽的第一个著名的“寺人”:“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齐国的寺人貂,开始在多鱼这个地方泄漏齐国的军事机密。这一句记载空谷足音,奠定了这个叫“貂”的人寺人之祖的地位的同时,更指控貂是一个间谍。可惜,关于间谍的指控却仅此一句,下文再无记载,《左传》惜墨如金的简洁文风让我们错过了一个也许更加精彩的传奇故事。
宫刑的起源很早,学者们相信,至迟到夏禹时代,宫刑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刑罚。据《周礼》记载:“夏宫辟五百。”夏朝的宫廷里有五百人施了宫刑,正说明宫刑的技术手段已足以完成大规模的惩罚。宫刑又叫“去势”,“势”同样是男人生殖器的代称。不过,宫刑是他阉,是“五刑”中仅次于死刑的惩罚(参见本书《蚕室里的花朵》),而寺人貂却是自宫,自我阉割,为的是进入齐桓公的内廷。
寺人貂,又叫竖貂,竖刁,竖刀,最通行的称呼是“竖貂”。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名字,不知道是他一出生就起了这个名字,还是因为他是寺人才起的这个名字。“竖”的本义是短小,引申为童仆,又引申为宫中供役使的小臣。貂是一种动物,长于寒带,聪明伶俐,生性慈悲。北极圈内的猎人捕貂,常常假装快要冻死的样子,躺在貂出没的地方。貂看到后就跑出来,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人。猎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捕到了貂。历史上有很多以动物入名的人,比如董狐、阳虎、西门豹、乐羊等等,竖貂的最初命名应该与貂这种动物有关。可以想像,作为齐桓公的男宠,竖貂一定是个美男子,小白脸,他穿着用貂皮和貂毛装饰的短上衣,更显得貌美如花,更能得到齐桓公的欢心。竖貂用自己的身体去取悦齐桓公,与貂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人是多么的相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