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例行公事地给现场拍了照,询问了当事人案发时的情况,然后又找到邮包上注明的收件人,伦塞勒工业学院的史密斯教授,后者当然对此事一无所知。而警方当时的怀疑对象,无非就是几个对克瑞斯教授心怀不满的学生。经过一番明查暗访,他们都被消除了嫌疑。此案随后也就不了了之。
1979年5月9日,第二枚炸弹炸响了,地点还是在西北大学。被害人是一个名叫约翰·哈里斯的土木工程系研究生。案发当时,哈里斯正在教室里整理自己的私人物品,突然,一个陌生的小盒子出现在了他的面前。那个盒子是木制的,只有普通香烟盒大小,上面甚至还贴了一枚香烟图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要不怎么说好奇害死猫呢他拆开了那个小木头盒子。随着 轰 的一声,哈里斯顿时变成了灶王爷。
万幸啊,这枚袖珍炸弹的威力也不是很大(顶多算是个小号的 二踢脚 ),哈里斯本人除了双手被烧伤,脸部被熏黑之外,没有什么大碍。
这枚炸弹的击发装置是由电池、钨丝、火柴头组成的,如果和一年前的那枚炸弹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的话,说明这个人的炸弹制造工艺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
开篇先让大家听两声响,下面就要隆重介绍本案的男一号了。
西奥多·卡钦斯基属于第二代波兰移民后裔,从小天资聪颖。在小学五年级时,他参加了一次智商测试,拿到了全校的最高分:167分。随后,他被允许跳级。
面对着班上年龄略长于自己的新同学,卡钦斯基感到很不自在,似乎和他们之间存在代沟。从此,卡钦斯基抑郁了,整天沉默寡言,远离同学,校内校外,独来独往这一切都令他的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夫妻二人想尽一切办法,希望能够让他们的孩子开朗起来,阳光起来,无忧无虑起来 但到头来都是瞎忙活一场。
高中时代,卡钦斯基崭露锋芒,提前两年结束了高中学业。1958年秋,年仅16岁的卡钦斯基被哈佛大学数学系录取。四年后,他以全优的成绩毕业,并顺利进入密歇根州立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