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年,孙权生病,太子祭祀太庙为老爸祈福,顺便到某个妃子的叔父家坐了坐,被孙鲁班的哨探发现,她立马告发太子不诚心,可能还借机策划了什么,此所谓不忠不孝;同时,她又告诉孙权说,王夫人见您生病,不但不伤心,还面露笑容,此所谓不守妇道、薄情寡义。
孙权郁闷了,好像王夫人母子都是白眼狼似的。当然这也是活该!知子(女)莫如父,知妻莫如夫,一句诬告,他就信,老糊涂了不是。
249 年,他终于发出暴烈的吼声,下决心废太子,顺便测试一下,看看到底还有谁没有和自己穿一条裤子。之前所有的口水战、流徙等等,与这一年发生的事件相比,基本上都属于小打小闹小儿科。
古时候废储君,要按部就班落实,比如先软禁,然后朝议,再然后才行文昭告天下。当孙和刚被软禁,朝臣们即已嗅到了味儿。且不说文臣的反对折子如流水般涌向孙权案头,单说军队将士们,因为深受陆逊的影响,也齐刷刷站了出来!骠骑将军朱据、尚书仆射屈晃等率领众多将吏以行为艺术表示抗议----头上抹泥,将自己捆绑,天天到宫门外闹腾;随后,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等人也上奏,引述晋献公杀申生、立奚齐,导致晋国大乱的史实据理力争……
家属干政,不啻现在是腐败根源之一,古代亦然。
比如汉武帝搞“明堂辟雍”,以皇家礼制建筑,象征王道教化,其礼制核心就在于防范“妇人豫政事”。这其中虽有男尊女卑的糟粕,但是对于朝廷律政亦不乏积极意义。然而孙权似乎秀逗了,不去反思女儿的做法是否正当,而是将目光聚焦于臣子的“外王事功”,即文武群臣唯已故统帅马首是瞻,跟皇帝的意见倒相左,眼里没自己这个皇帝呀,他的自尊心伤不起了,一怒之下,将陈正、陈象满门抄斩,朱据、屈晃等人各杖打一百。为平息众怒,他还用了转移矛盾的损招,赐死孙霸,以构害孙和之罪诛杀全寄、吴安等“鲁王党徒”,连已死的杨竺也不放过,尸体扔进长江里喂鱼。屠刀一举,群臣再不敢说话。
次年,孙和被废,七岁的孙亮做了太子。
人才凋零致灭国
对于孙和,时人后人不约而同的表示了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