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女士能开口说话的时候,就催着家里人替她写一封感谢信。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吴女士就打听起捐献者是谁了。
根据规定,医生们不能透露这些信息,吴女士想着办法问其他医生,“昨天推到那个手术室的病人你看见过没有,是男的是女的?”
老伴徐大伯也没闲着,他给浙江省红十字会拨了电话,“最近捐献器官的都是些什么人?有没有哪个人捐了心脏的?”
经过各种渠道,他们能掌握的信息只有一个——对方是一个年轻姑娘。
姑娘长得怎么样?吴女士自己在脑子里为她构建起了模样,“皮肤白白的,肯定很好看,因为她善良,心地好,肯定很好看的。”
这次手术,在吴女士的胸前留下了一条长长的疤痕,从胸部一直到肚脐眼上方,每次洗澡的时候,这条疤痕都在提醒着她正经历着第二次生命,“我不止是我一个人过生活,我也是替她过生活。”
每年清明节,一大早,吴女士就和老伴到家旁边的寺庙里,求一帖《大悲咒》,点燃经书,边烧边在心里和小姑娘对话,“你在那边要平平安安啊,我在这里会替你健健康康活下去的。”
手术后到今年,已经过了4个清明节,可吴女士总觉得还少了些什么,“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不知道她长什么样,我的话她能不能收到啊?”未了,吴女士补充道,“就像你们寄快递,没有收件人,收不到的吧。”
这一次,她找到浙江省红十字会和钱江晚报,希望用更特别的方式表达她的感情,“我也不能和她家里人见面,就用这颗心脏的声音和图像告诉他们吧,她们的女儿在我这里过得好好的。”
上周日上午,在浙大一院,吴女士接受了心脏B超和心电图的检查,在做心脏B超时,吴女士带着浙江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手机,打开了录音功能,放在自己的左胸口,在20秒的时间里,她的心跳了40下,走出了心超室,她听了一遍重放,“好像跳得有点快。”她有些不好意思,“可能是有点紧张了,要送它回娘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