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李庄的时候,天还没黑。
正在吃饭的人家,一张方桌,几个马扎,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尚未开饭的人家,也升起了袅袅炊烟,
没有城内的喧嚣,这一切为宁静的村庄添加了一丝祥和的气息。
然而,此到李庄,却并非是为了这情这景,而是为了听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掌灯客的故事。
“掌灯客,客灯之掌者。客之来者,灯辉;客之去者,灯噩。”这句从古书上意外看到的活让我对掌灯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经探询,终于在李庄得知了一丝线索。
老者的家甚是隐蔽,事实上,如果天未黑,我可能找不到这样一个地方。
当夜色将这个古朴的村庄吞噬,当这个没有被先进科技侵夺的村庄真正地沉寂下去,一处四散着微黄烛光的小屋也就分外耀眼了。
寻光而去,简陋的茅屋,遍布油灯,燃烧,灯光摇曳。
案几已是陈旧,一老者在竹席上盘坐,眼微闭。
“仙身可知掌灯客?”
老者眼微睁,虚让了一下:“客家稍坐。”身却未大动,又是不言。
“仙身可知掌灯客?”我又追问了一句。
这次老者却是睁开了眼睛:“这灯,我却是知道,这掌灯客一名,却再无了。”
“那这灯……”
老者却未直接答话,反是问了我一句:“客家可知灵灯?”
“倒是知道一点儿。”想了想,我整理了下之前所了解的,“传闻人生来身上带有阳火,火在,则百鬼不侵。阳火随成长而逐步变化,幼时最弱,老时最残,而正值壮年,则阳火最盛。阳火盛极了,便会凝之为灯,这灯,便又叫作灵灯。在一些传说中,每个人有两盏灵灯,左右肩各一盏,行夜路时,若左右遥顾,灯便会熄灭,便会遭受阴气侵袭……”
老者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打断了我的话。
“客家所说大体正确,然而,客家可知,这灵灯共有三盏?”
“三盏?”
“灵灯应阳火而生,对人之三魂,一名善,居人之左;一名恶,居人之右;最后一灯,名平常,通常悬于额上。然而,若有意外,人便会丢了魂魄,丢了魂魄便是飘走了灵灯。而人若是丢了灵灯,轻则浑浑噩噩,重则丧命。掌灯客,便是要寻回这飘散的灯,并且掌管,若是灯耀,则人生;若是灯灭,则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