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岁那年,任正非与人以两万多元资金创办了华为公司。二十年后,这个公司咸了中国企业界竞相学习的榜样。
来自美国的灵感
1997年圣诞节前夕,任正非先后访问了美国休斯公司、IBM公司、贝尔实验室和惠普公司。
在IBM,任正非整整听了一天管理介绍,详细了解了IBM项目从预研到寿命终结的投资评审、综合管理、结构性项且开发、决策模型……那天,任正非听得津津有味,认真地做笔记,如同一个谦虚的小学生。
考察结束后,他发现,朗讯也是这么管理的,这些先进的管理方法都源自美国哈佛大学等著名大学的一些管理著述。返回华为后,任正非在高层进行了长达两天的传达与研讨,印发了一百多页简报,在华为内部激起了新的改革火花。
他说:“我们只有认真地向这些大公司学习,才会使自己少走弯路,少交学费。IBM是付出数十亿美元的直接代价总结出来的,他们经历的痛苦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任正非去旧M访问的时候,作为首位非旧M内部晋升的CEO,郭士纳让已经病入膏肓的IBM起死回生。
1997年,任正非53岁,郭士纳55岁,任正非带领的是年销售额40亿、近6000名员工,快速扩张的IT业后起之秀:郭士纳带领的则是年销售额600多亿美元、近27万名员工的IT业巨头。与庞大的IBM相比,此时的华为显然还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公司,任正非坚信:华为有一天也会如IBM般强大,但前提是华为要将IBM等跨国企业的管理精髓成功移植过去。于是,回国后,任正非开始在华为强力推行管理变革。
在动员大会上,任正非指出:“世界上还有许多好的管理,但是我们不能什么都学,那样的结果只能是一个白痴。因为这个往这边管,那个往那边管,综合起来就抵消为零。所以我们只向一个顾问学习,只学习IBM。”
1998年,华为斥千万美元请旧M进行流程再造。任正非告诫华为人,只有经过几死几生,还继续活着的企业家才算是真正的成功,而华为的发展还是太顺利了,还不能说是真正的成功。
永远在思想上艰苦奋斗
2001年春天,任正非抱着“学习度过冬天的经验”的目的,到日本考察。战后日本的经济于2000年10月达到景气上升到峰顶,随后陷入新一轮经济衰退期,多项重要经济指标均创战后最坏记录。经济出现战后最严重的负增长,失业率屡创新高。日元对美元汇率2000年10月为1美元兑108日元左右,一年后贬值至130日元左右。工业生产总值则跌到13年来的最低点,企业还在不断紧缩开支与裁员。
上一篇:蔡志忠:这就是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