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历史故事野史故事
文章内容页

洪亮吉至性通才:在清朝就提出人口膨胀隐患

故事屋 | 发表于2017-04-07 | 作者:李四 | 来源:互联网 | 被阅读
导读:清人吴锡麒尝言:“忠孝为庸行之常,而不磨者至性;文章乃千古之事,而难得者通才。”“至性”、“通才”这两个标的,悬置甚高,谁能当之呢?吴氏接着说:“今乃见之于吾友

清人吴锡麒尝言:“忠孝为庸行之常,而不磨者至性;文章乃千古之事,而难得者通才。”“至性”、“通才”这两个标的,悬置甚高,谁能当之呢?吴氏接着说:“今乃见之于吾友洪君矣”。

洪君,即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他的故乡是阳湖,今属江苏常州。阳湖文派以文学著名,常州今文学派以今文经学传世,洪亮吉虽不属此二派,但文学、经史也均成一家之言。

洪六岁丧父,随外祖母住。家贫,妇人常纺织贴补家用,他就在梭子声中诵读不辍,成年后还作《梭声灯影图》以纪念。少年时代,他与同乡黄景仁、孙星衍、赵怀玉等结社,被称为“毗陵七子”。26岁入朱筠幕,得交戴震、邵晋涵、汪中、王念孙、章学诚等乾嘉名学者。后入安徽太平四库馆局主事。35岁始中举,翌年入毕沅幕,伙孙星衍协毕氏编纂书甚多。毕沅死后,洪还曾去其墓前痛哭。1790年他考中进士,已经40多岁了。先在国史馆任编纂官,后督贵州学政,广刊经史书籍,开一方教化。1796年回京,不久因上疏嘉庆获罪,充军伊犁。百日即赦还,返乡居家,撰述终老。

亮吉的至性,表现之一是事母极孝。乾隆四十一年(1776),其母病重,他星夜驰归,半路有人告以母死,一下昏过去,醒后无法进食。过桥,因神思恍惚落水,漂浮数里始得救。继而痛哭终日,不肯吃饭,有人劝说:“你这样子,母亲看到也不会开心”,他才吃点粥。居丧至谨,3年内不吃肉饮酒。

亮吉的至性,又在奉友至诚。他的挚友黄景仁诗才冠代,青年时期与洪齐名,同在朱筠幕府。朱曾写信给钱大昕:“甫莅江南,晤洪、黄二君,其才如龙泉、太阿,皆万人敌。”洪亮吉自己也说,朱筠对他俩“有猿鹤之目”。然而天才每易早夭,黄景仁在安邑病逝,只有30多岁。病危期间,黄给洪写了最后一封信,托以身后之事。洪接信后借马疾驰,从西安奔赴安邑,四昼夜七百里,不休不停。他倾囊为黄治丧,亲送其棺柩返乡,并撰挽联:“噩耗到三更,老母寡妻惟我托;炎天走千里,素车白马伴君归”。

猜您喜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