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6年1月18日,从日子上看很吉利,适合结婚办喜事以及商铺开张。然而对于南宋,这一天却是国耻日。伯颜率元军兵临京城临安,南宋试着求和,如此情形下元军就是傻子也不肯放弃举手可得的胜利,于是南宋只好投降。最终,谢太皇太后抱5岁的宋恭帝赵显出城,然后被元军押送到北京去见忽必烈。
忽必烈被认为是元朝皇帝中个人修养最好的,所以对赵显小朋友并没有下毒手,还封了他一个瀛国公,物质待遇不比当年的刘阿斗差。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赵显八岁那年,差不多在北京养了千日,用得他的时候来了。元军俘虏了南宋抵抗运动领袖文天祥,忽必烈派赵显去劝降。文天祥看到“先皇”如今降级到和他一样,都是高级俘虏,痛心不已,跪地行君臣礼,哭喊“圣驾请回”。赵显噤不得语,根本说不出什么。最后,文天祥死了,赵显还是当他的瀛国公。
随着赵显长大成人,他的存在对于元朝统治有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好在忽必烈还刚刚在中原当上皇帝,没有汉族皇帝手段老辣。赵显18岁那年,忽必烈给他一大笔赞助,让他去西藏萨迦寺出家。在萨迦寺期间,赵显学会了藏文,研习了佛法,不知不觉竟然熬成了该寺总持,西藏著名高僧,他的信徒越来越多。赵显的名声通过情报部门传到北京,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有些不舒服了。
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赵显创作了一首非著名宋诗,诗曰: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此诗被元朝谍报人员抄写送进皇宫,不久赵显被赐死。
赵显之死极似三百多年前李煜之死,只不过赵显的诗远不如李煜写得好,所以时至今日,只是个非著名悲剧皇帝。面对大到国破家亡,小到个人遭遇不幸,国人往往可以用因果论来疗伤。比如赵显之死,就被善于聋子圆话的人解释成“因果报应”。当年你家赵匡义看不惯李煜写诗,弄死了人家;现在赵家子孙被蒙古人弄死,也算了结了一段因果。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嘛,这样一想,一切就天公地道,没啥好悲伤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