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并不新鲜,在本世纪之初,胡适就曾经提出过孙悟空原型是印度神猴哈奴曼的观点。鲁迅进行了反驳,他认为悟空的形象来自淮涡水神无支祁。在现实世界里,对于孙悟空的“原型”也有不同意见:敦煌的以西天取经为题材的壁画中,有类似“猴行者”的胡人牵马随行的图像;在史书中还记载了唐朝一位叫悟空的和尚,他还参与过佛经的翻译。
胡适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冯并,原题为:《孙悟空原型或为印度神猴胡适与鲁迅曾为此争执》
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热映,片名中的“归来”一层意思是指沉默多年的孙大圣重归人们视野,借用“归来”的语境,我们今天要追根溯源,从文化与历史传承的层面关注下孙大圣到底从哪儿“归来”。
这个话题并不新鲜,在本世纪之初,胡适就曾经提出过孙悟空原型是印度神猴哈奴曼的观点。鲁迅进行了反驳,他认为悟空的形象来自淮涡水神无支祁。在现实世界里,对于孙悟空的“原型”也有不同意见:敦煌的以西天取经为题材的壁画中,有类似“猴行者”的胡人牵马随行的图像;在史书中还记载了唐朝一位叫悟空的和尚,他还参与过佛经的翻译。
孙悟空原型之争至今也无定论,但“孙悟空”的侠义形象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却是不争的事实。
争论
孙悟空原型是神猴哈奴曼
动画片《大圣归来》,让“美猴王”孙悟空再次成为眼下的热门话题。谈到“归来”,不妨也谈谈孙大圣的原型来自哪儿?事实上,这一问题不久前曾在学术圈引起争议。争议源于5月份在广东举行的一次柬埔寨古代文物展,在这次展览上,“孙悟空原型是古印度经典《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的话题再度被提起,这一争论甚至还波及到了在西安举办的古印度彩陶展,彩陶展上展出了几件被认为是哈奴曼陶俑的展品。
有文章借此分析,“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以后,《罗摩衍那》的故事就在中国民间广为传播”,并得出这样的结论:“因此,人们有理由相信,对于博览群书、善于收集野史秘闻的吴承恩来说,在撰写《西游记》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借鉴了《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