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前 朱行彦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8月28日 10 版)
新四军战时出版物《车桥战斗特刊》第四号
叶飞题写的车桥战役纪念碑
71年前的硝烟早已散尽,71年前的记忆却无法泯灭。
2015年6月17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一位93岁的老人比划着告诉笔者,这里以前古镇四周筑有土圩子(古城墙)、城楼、壕沟,周围有四城门,还建了飞机场,因为这里曾是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江苏省政府所在地。后来鬼子又盖了五十几座碉堡和炮楼,驻扎着几十个鬼子和几百个伪军,他们经常出来“清乡”“扫荡”。新四军打赢了车桥战役,鬼子和伪军要么被灭了要么被俘了,镇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
打,还是不打,新四军内部有分歧
“这场决定华中敌后抗战战略走向的战役,当初在打还是不打上,新四军内部是存在分歧的。”车桥战役纪念馆馆长曹晶晶告诉笔者,“当时华中局的一些人认为,现在打还不是时候,要等华北抗日根据地形势进一步稳固后再打。主持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工作的饶漱石力阻开打,他说‘打了会过分刺激日寇,会遭到更加疯狂报复的’。后来,延安来电:‘打与不打一切要以前方实际情况而定’。”
1944年2月下旬,苏中区党委和军区主要领导同志参加的一次会议上,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提出,在一分区高宝地区即车桥、泾口、曹甸地区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以打破日军“扩展清乡”“强化屯垦”的计划,彻底解放这个地区,使之成为我军战略反攻积蓄力量的基地。粟裕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该地区的战略地位及我军取胜的可能性,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军事论点,即“在战略相持阶段,争取有利时机,推进局部的战略反攻”。
据史料记载,当时日军曾叫嚣“新四军若能打下车桥,皇军宁愿撤出苏中回归大海”。
日军何以如此猖狂?